激動人心的七十周年國慶大閱兵過去兩天了,還是久久不能平靜。山河無恙,祖國強大,這是當年革命先輩希望的;日新月異,生活美好,這是現在我們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好,簡單捋一捋這些年飲食的變化,就可見一斑。
一、主食北方平原地區,面食為主。記憶裡,對窩窩頭、玉米面饅頭、煎餅這幾樣印象深刻。現在想,那時候糧食确實是夠吃的,但是細糧不多。地瓜、玉米面作成窩頭或者饅頭,剛出鍋的時候确實也香,地瓜那個還可甜了,關鍵是涼了之後,尤其放上幾天之後,一個黑不溜秋,一個黑黃黑黃的,硬、澀、塞牙。至于小麥,打成精面,剩下麸皮可以喂雞鴨鵝豬羊這些,精面拿來偶爾吃些面條、大白饅頭、過年包幾回水餃,就覺得可香了,一袋面不舍得吃,放着放着就生蟲了,還得用籮篩。小麥更經常的吃法,是不分麸皮,直接一起打成糊,支上鏊子,烙成煎餅,耐存放,管飽。家裡每次烙煎餅就是多半天,得有幾百個,過幾天還得翻一遍,避免發黴。萬一哪天一看,有黴點了,也舍不得扔,再支起鏊子,把煎餅㸆幹,疊成書本樣,吃起來多了一股焦香味。當年上學,包裡放的最多的就是這種幹幹的煎餅,搭配兩瓶鹹菜條,就算一周的夥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