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小區大篩。”其勝生物制劑公司辦公室主任俞志華匆匆趕回家,扒拉幾口飯菜,趕到地鐵站,接高二的女兒放學,又把兒子送到家,馬上趕去小區點位……新虹街道愛博一村點位上,他的發小吳忠華已在忙碌,這位華漕學校三年級的年級組長,家裡還有初三、高三雙考生。
每逢小區大篩,對二人而言,如上便是常态。
如今,疫情防控志願者既要兼顧本職工作,還要擠時間參與志願服務。吳忠華和俞志華堅持了下來,并通過在微信群設志願者時間協調表的形式,盡可能統籌大家的服務時間。
其實,與絕大多數社區年輕人一樣,即便是土生土長,俞志華和吳忠華與社區的鍊接很少,偶爾地,還會覺得社區有些地方做得不夠,還可以更好一些。
3月,俞志華接到了愛博一村居委的“求助電話”:“快來幫忙”。他便聯系了吳忠華,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笃深,又都是黨員,一拍即合,很快一起加入到小區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中。
協助設置核酸點、配送物資、秩序維護……一切幾乎沒有經驗可循。“之前沒有感受,做了志願者後才知道,其實居委工作十分不易,事情太多,他們顧不過來。”吳忠華坦言,居委受限于身份,有很多時候,志願者可以補強,“我們和居委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大家都是為了社區好”。
頂峰期,愛博一村志願者隊伍達到300多位。“網格化分片式管理”“團購報備審核制”“老人綠色通道效率加成”……志願者不僅出力,更懂得出“智”,點點滴滴,不斷優化着社區的疫情防控管理,成為居民區黨組織的骨幹力量和參與社區建設的堅強盟友。
“社區大篩,我們小區有7個點位,每次的志願者‘剛需’在20人以上。”俞志華介紹“,我們作為志願者團隊的負責人,親曆過招不齊人的焦慮和急切。隻有骨幹沖在前面,才會有人跟着堅持。”當時,封控小區一度面臨分發物資運力不足的情況,也是俞志華和吳忠華等人,帶頭開出自己的私家車,最終組成了一支有十幾輛車子的運輸隊。
“有時候真的很累,也有想打退堂鼓,但是崗位缺不了人。現在自己的工作能排過來,所以能為社區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吳忠華是華漕學校三年級年級組長、語文老師、科技總指導。每天哪怕放學了,細碎的事情也是不斷:比如年級老師遇情況需要代課、換課;比如要安排一到九年級1800多位學生的科技課程;比如要跟進各微信群裡關于學校防控、教師學習等各項任務。遇到社區大篩,晚上9點後才能開始一項項處理。
他喜歡把很多事情處理在前,基本上能做到有條不紊。“學校都理解,也非常支持,我們有不少老師都在社區做志願者。”家中初三、高三的兩個孩子,耳濡目染爸爸的行事為人風格,學習上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俞志華和吳忠華都是新虹街道“抗疫星”4星志願者,這意味着他們的服務時長已經超過800小時,正在朝着最高“5星志願者”積累。他們和志願者骨幹,在上海市志願者網上注冊了志願服務團隊“益啟愛”。吳忠華說,這個名字從“愛博一村”的“一”想到,包含了“一起服務一起愛”的精神,成員已有150多人。
“本職工作和志願者工作的沖突,這都是正常的”。他們認為,這些志願者隻是暫時離開“常态化疫情防控”,而不是“真正的離開”,這些人還在“益啟愛”裡。
吳忠華堅信,絕大多數親身體驗過大上海保衛戰的志願者,一定與社區建立起了情感紐帶。“學校、社區都有特有的資源,後續可以聯動,可以一起探索開發一些項目。這需要社區優秀的年輕人,而且我相信,他們也願意出來”。
俞志華已在嘗試加入社區“微網格”建設,探索居民力量深度參與到小區和所在樓棟的“固全”“環境提升”“文化營造”等工作中去。他說,團隊的成員們都還在,遇到具體的工作,哪怕就是收集一下樓道的信息,這些力量也能夠極大地提升社區工作的效率。
“挽起袖子一起幹!讓生活的小區變得更美好”。這是俞志華和吳忠華兄弟倆最為樸素的希望。
供稿:新虹街道
編輯:毛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