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健康體檢的普及和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肝髒良性腫瘤的檢出率明顯提高,一提到腫瘤,大家心中難免會蒙上一層陰影,即使前面冠以“良性”,但很多人仍然會把肝髒良性腫瘤看成很嚴重的問題,擔心癌變,增加了心理負擔。在“談癌色變”的今天,肝髒良性腫瘤到底會不會惡變,如何确診,以及需要怎樣的治療,已經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熱點。
肝髒一旦長東西,令人十分擔心
一、肝髒良性占位性病變(benign occupation of the liver, BOL)
所謂的肝髒良性腫瘤,在醫學上統稱為肝髒良性占位性病變,就像膽囊息肉,在醫學上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一樣,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名稱中帶有”腫瘤“、”病變“這樣的字眼,就把本來并不嚴重的健康問題和”不治之症“、”癌變“聯系在一起,還是建議在不明白的時候,及時到正規大醫院就診,以消除心中的疑惑,減輕不必要的擔憂和焦慮。
由于我國超過80%的原發性肝癌都是在合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礎的,而肝髒良性占位性病變則極少合并肝硬化,單從這一點上,如果沒有慢性肝病(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重度脂肪肝等)背景,那麼在查體時發現的肝髒占位或陰影絕大多數都屬于BOL。目前國内已經有針對BOL的專業指南,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搜索後閱讀。
我國目前有關BOL的權威專家共識
其實,BOL本身并不十分可怕,關鍵是要和肝髒惡性腫瘤區分開,後者包括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肝膽管細胞癌、肝髒膽管囊腺癌(BCAC)等。還需要注意的是,在BOL中,包括肝髒不典型增生結節、肝髒膽管細胞乳頭狀瘤、肝髒膽管細胞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肝腺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angiomyolipoma, HAML)等屬癌前病變,需要重視并及時治療。
二、哪些檢查手段可以确診BOL
腹部超聲常用于BOL篩查和随訪,通常BOL生長速度十分緩慢,一經确診,定期複查隻需要做超聲檢查就足夠了;CT或MRI增強掃描則用于确診BOL,兩者可為互補,如果B超無法确診BOL的性質,或者需要排除惡性腫瘤的時候,CT或核磁就排上用場了,MRI在鑒别肝硬化增生結節、不典型增生結節、以及早期小肝癌方面要比CT具有優勢,特别是新型對比劑钆塞酸二鈉的應用可明顯提高小肝癌的診斷準确性;PET/CT在鑒别良惡性肝髒腫瘤有一定價值,但主要還是用于判斷惡性腫瘤有無擴散轉移,在BOL診斷上要慎重選用。
核磁檢查是肝髒病竈診斷的優選
實驗室檢查對大多數BOL的診斷沒有幫助,除了某些寄生蟲病如肝包蟲病血清學試驗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AFP、CA19-9、CEA等腫瘤标志物有助于肝髒良、惡性病變的鑒别診斷。
在上述檢查之後仍無法确認肝髒病竈性質的時候,可行肝穿刺病理檢查以确診,對于特定類型的BOL,肝穿刺活檢還可行免疫組化染色以獲取組織學分型并指導治療。
肝穿刺活檢在某些難以确診的病例時還是很給力的
三、BOL的處理原則
BOL的治療原則應根據肝髒病變有無症狀、以及是否有惡變傾向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并選擇合适的治療手段。
BOL要不要手術治療?
1、具備惡變傾向的BOL:如肝腺瘤、BCA、肝膽管乳頭狀瘤、HAML、肝髒不典型增生結節等應及時手術切除,因上述病變有發生癌變風險;
2、無癌變傾向的BOL:如肝血管瘤、局竈結節性增生(FNH)、肝囊腫等,因其沒有癌變風險,應嚴格控制手術的指證,隻有出現影響生活質量的症狀或腫瘤生長快速而無法排除惡性的情況下才選擇手術切除,在微創技術水平允許的情況下也應首選腹腔鏡手術。
3、對不需外科治療的BOL,建議每年至少複查一次超聲檢查,觀察病竈大小的變化。
超聲檢查作為定期随訪的首選手段
四、針對不同的BOL給予的治療建議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多見,是最常見的肝髒良性腫瘤,在正常人群的發病率大約為0.4%-20%,伴随着檢查手段越來越先進,肝血管瘤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肝血管瘤最常見的就是30-50歲女性,可能和激素有一定關系,但通常認為其屬于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肝血管瘤在發現的時候往往較小,1-2cm,其起病隐匿,大多數無症狀,少數是因為血管瘤過大引起的腹部不适而發現。
肝血管瘤可以長得很大而沒有任何症狀
絕大多數肝血管瘤都是生長非常緩慢的,甚至無明顯生長傾向,老年人還有可能出現部分血管瘤消退的現象。研究發現,肝血管瘤體直徑平均每年增長2mm,體積平均每年增大17.4%,肝血管瘤的體積翻倍時間平均為17.3- 178.1個月,因此絕大多數肝血管瘤是不急于治療的。
少數肝血管瘤具有快速生長傾向,而且瘤體越大,生長趨勢越明顯。醫學上按肝血管瘤的直徑大小将其分為:小血管瘤 (<5cm),大血管瘤(5-10cm),巨大血管瘤 (10-15cm),特大血管瘤(>15cm)。
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髒良性占位性疾病
目前還沒有明确有效的藥物可以控制或者治療肝血管瘤,對于無症狀的肝血管瘤隻需要定期檢查就可以,對于巨大的肝血管瘤,合并壓迫出現症狀,或者因為其快速增長而無法排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血管内皮瘤(容易惡變)時考慮手術切除。
2、肝髒局竈結節性增生
局竈結節性增生(FNH)在肝髒原發良性腫瘤的發病率中排居第二,發病率約0.4%-3%,其中女性發病占絕大多數(約90%),平均發病年齡為35歲-50歲,臨床上FNH的大小一般不超過5cm。
FNH的結構和正常肝髒沒有太大區别,也不會癌變
超聲檢查不容易确診FNH,往往需要超聲造影、CT或MRI聯合檢查方可确診,其中MRI的總體診斷敏感性最高。
現在已經證實,局竈結節性增生(FNH)沒有癌變的風險,确診後一般不推薦外科手術治療,隻有當病竈快速生長,不能排除惡性腫瘤;或者是病竈位置特殊,如壓迫血管或膽管出現症狀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3、先天性肝囊腫
肝囊腫其實就是生長在肝内的”水泡“,在B超或CT上表現為單個或多個散在囊性病變,囊皮很薄,内為清水;先天性多囊肝屬于遺傳病,在肝内長出成百上千的大小不等囊腫,常伴有多發性腎囊腫。
肝囊腫就像一個”大水泡“
體積巨大且伴有明顯壓迫症狀的肝囊腫可考慮手術治療,首選腹腔鏡手術,将突出于肝表面的囊壁盡量切除,吸淨囊液,稱為”肝囊腫開窗引流術“。很多人會誤認為外科手術可以将肝囊腫整個切除,其實肝囊腫的一部分囊壁深陷在肝内,很多大血管和膽管都是囊壁的一部分,切除這部分囊壁風險太高且毫無必要,得不償失。
4、肝腺瘤
肝腺瘤在35-40歲的女性中比較高發,男、女比例1:10,研究表明,性激素在肝腺瘤的發展中起着潛在的作用。與之前介紹的肝髒良性腫瘤不同的是,肝腺瘤具有出血及惡變傾向,其惡變率約為4.2%,破裂或出血多發生于大于5cm或外生性肝腺瘤。男性肝腺瘤雖然較為少見,但惡變發生率顯著增高。
肝腺瘤有破裂出血和癌變風險,建議積極手術治療
手術指證:1)男性肝腺瘤,2)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3)直徑>5cm,4)體積迅速增大或影像學提示有惡變可能。由于女性患者中小于5cm的肝腺瘤不容易破裂出血或癌變,可以先通過停用口服避孕藥和控制體重等,觀察6個月,如果繼續生長則建議手術。
5、其他少見的BOL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有特定的影像學特征,但也需與原發性肝癌、肝脂肪瘤或脂肪肉瘤、肝血管瘤、肝錯構瘤等鑒别,因其有惡變傾向,建議及時手術。
肝孤立性壞死結節(solitarynec-roticnoduleofliver, SNNL)是肝髒局部組織壞死後遺留的痕迹,雖不具有癌變風險,但影像學不易和原發性、轉移性肝癌等惡性腫瘤鑒别,也容易被誤診為慢性肝膿腫,因此無法确診時應肝穿刺活檢。确診的SNNL定期做腹部超聲檢查即可。
肝髒膽管囊腺腫瘤(biliary cystic tumors, BCTs),按其病理可分為囊腺瘤(BCA)和囊腺癌(BCAC),一看名稱就知道,後者是惡性腫瘤,由于其容易和肝囊腫相混淆,需要通過核磁、CA19-9及手術中病理來确診,手術是必須的,而且要完整切除病竈,不能做開窗引流。
此外,還有還有更為少見的BOL,包括肝髒炎性肌纖維細胞瘤、肝間葉錯構瘤、肝畸胎瘤、肝細胞異性增生結節及肝膽管乳頭狀瘤等,這些BOL均無典型的臨床表現,CT、MRI等檢查的表現也各異,多是在手術切除後依靠病理才能最終确診。因此,診斷不明,增長迅速,不排除惡變的BOL,還是選擇早做手術為好。
關愛肝髒健康
結語
由此可見,肝髒良性占位性病變(benign occupation of the liver, BOL)其實很複雜,是一大類疾病,并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将其完全概括的。當然,從發病率來看,絕大多數BOL還是很安全的,有問題的BOL隻占少數,既不必過度擔心,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發現肝髒上長了東西,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建議到正規大醫院的肝膽外科進行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