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體行業的同學一定有想過,實體行業能否品牌化,能夠互聯網化?本篇文章作者以花店為例,如何用互聯網思維,用公域、私域、把生活當标品這三步,将花店品牌化。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個人崛起這個概念出現已經不短的時間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你身邊有些人開始把工作當做副業了,甚至有一些人漸漸地走出了新的路子。
當然我們不去探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隻說兩個版塊:
解釋這兩點,必須要通過一些商業操作來解釋。
譬如我自己的另外一個公衆号,有人曾經出2w買。光這一點就足夠說明個體已經能夠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我隻是舉了個小例子,那如果一旦你做了一個粉絲過10w的美食賬号,旅遊賬号,你個人的商業價值将快速遞增,無論你是簽約MCN還是做自己的個人品牌都有單獨的路徑,這種路徑不來源于公司,不來源于既定的商業模式,更不是來源于某種具象的需要投入和周期的生産線。
這就是個體創業的全貌。我不屑于講公司創業,或者是企業要如何開啟新的創業,當你手裡握着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儲備資金去創業的時候,你幹什麼都成,至于商業模式無非就是用這些錢想要兌換更多價值而已。
我明白,當然大家都明白,所以個體崛起會出現,為什麼會出現呢?因為這個時代讓商業觸達更加簡單,你以為你看到的訊息是幹貨?實際上那就是一條商業文案,你以為你現在看我這篇文章是在接受信息繭房之外的信息,實際上我不是寫給當下的你看的,而是給未來的人看的。
因為有了這樣的前提,個人參與商業的方式有了新的蛻變,至少在10年前,你需要準備20w來做電商,你需要聘請最少一個新媒體主編來給你站台,你需要一家公司和足夠多的員工來開啟你的項目。
但現在呢?如果直觀去理解創業,大概就是這樣的一條線路。從産品到内容再到公域和私域再到品牌。這幾乎是大小公司都在幹的事情,我當然不是為了講這個東西。而是讓你看看為什麼個體能夠崛起。産品有白皮書,雖然騰訊系的不公開,但抖音系的會公開啊。
其次内容有視頻,音頻,文字等等。
再其次,公域有一衆的自媒體平台,私域自然更不用說,管理有企微、有飛書,有釘釘。這樣的一個時代裡,個人要做的會事情會很複雜嗎?
不會的啊。老規矩:實體行業能否品牌化,能夠互聯網化?
這是一個新穎的思考,但也是我前不久給一個咨詢的抖音學員的解釋。今天咋就一并聊了吧。
01 實體行業很香,惡臭的是有人非要把實體行業做重
我從開始有商業思維之後,其實一直接觸的就是互聯網,而最近這半個月結合了我十幾歲的時候乞讨吃飯的經曆之後,我發現實體行業還是香的,盡管實體行業的問題很大,但依舊很香,當你用互聯網思維在思考一家看上去沒有人的門店會不會倒閉的時候,實際上人家的生意不是一般的好。
這和内卷以及電商沖擊,互聯網沖擊的關系不大,因為你線上線下做的是一樣的生意,那為什麼電商會沖擊到某些實體業呢?在早前的時期的時候,實體業的價格幾乎不公開的,一件衣服從廣東進貨發到西安,分發給10家服裝店,這10家服裝店的價格幾乎都不一樣,中間的利益差能達到30%甚至有的黑心商能做到150%甚至200%。
而現在的情況則剛好相反,互聯網上的價格能低到10%、5%。精明不精明的人都明白,便宜沒有好貨。反而是實體業可以适當的沖擊一下互聯網電商。當然這個僅僅隻是我自己個人的臆想,如果是類似于西北這些地方不靠近貨源還是該怎麼着怎麼着,不過解決的方法我放在後面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實體業給人的印象就是要做重,這就是一個事實,房租水電,人力,貨存,流動資金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是曆史問題,幾乎從行市興起就有這樣的氛圍了,在唐朝的時候,人們甚至将實體業做成了細分市場。放到現在的什麼百貨,商貿城什麼的幾乎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
但大家忽略的是,在這個時代實體業一定要重才能做嗎?
當然不是,就像所有人都在教年輕人掙快錢一樣的,因為說踏實,努力肯幹是不讨喜的,浮躁的經濟下,沒有人願意腳踏實地。
那實體業也是一樣的,就類似于加盟,隻要你在重投入,人家可是一點都沒有重投入,因為想對比10w左右的客單價來說,你要明白,他們那套東西物超所值。
當然這也是過時的玩法了,但過時了依舊很香。
陰陽了一下,有些做實體的人,我們言歸正傳。
實體香在哪裡?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實體香在任何時候都有可靠性,有現實性,有固定性,你會為了吃一家川菜繞好多路,你會去一家經常去的成衣店辦會員。但在網上這些行為很容易,甚至容易地讓你沒有消費的感覺,你隻是一個付錢的工具。
這是其一,其二:實體總是占據一部分人的需求,如果市場沒有需求,實體就不會有這個行當,我出發來南方的時候,我幾乎把附近的幾個大型超市找遍了,沒有找到賣箱包的,從一點就不難發現,市場沒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實體會取締這種需求。
其三、生意是和人做的。這一點我不多說了。低價、興趣,批量這當然屬于互聯網的範疇。
但有些生意,尤其實體生意不是互聯網可以代替的。譬如花店。即便是東方甄選又如何,買花能買多少?就算租了地種在雲南又如何?
既然聊了,我們就展開了聊。有耐心的接着往下看。
02 花是一個什麼樣的産品呢?
這可能是我寫過最奇怪的一個小标題了。
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産品?有人做過這樣的思考嗎?沒有沒關系。現在做。
就拿我分享過的定位法來看。花是一個輕奢的産品,花是一個代表格調的産品,花是一個有固定人群消費的産品,花是一個高級的裝飾品。
再去看市場,假花婚慶用的最多,真花則居家用的最多,但花店真正的營收卻是情侶,卻是過節時候。那麼我們看到了第一個需求,儀式感。
接着我們看人,對這個東西有需求的人,本身就生活的有儀式感,我在西安工作室養的文竹,幹枯的很快,朋友說送我花,我直接回答說我連自己都忙不過來,照顧不了。
所以從人的角度反映,花的用戶人群是一幫優質的人群,儀式感這種的也同樣是一個很大的人群,但儀式感這種人群僅僅隻停留在對産品本身有需求。無法做文章也不可能有文章可做。
聊完了花,我們再來看花店。
從經營和市場去看的時候就更加現實了。
花是一個标品嗎?不是!花就是一個非标品。但經營者幾乎用盡全力在把花做成一個标品。當你走過花鳥市場的時候,你會發現一排排的花店望去,像是農貿市場,我依稀記得是前年和輝總去看魚,我無意中發現一對母女穿着和普通人不一樣,手裡的包也很明顯是名牌。我路過的時候聽到她們和老闆娘的對話,我就判定他們對花有固定消費,甚至他們每周都會抽時間來逛花店。
那你看到了什麼?你沒有給合适的用戶一個合适的消費場景,你讓一個明明可以買愛馬仕的人的非要到意爾康店裡買包。
由此,我們開始進入這篇文章的核心。
03 實體花店走向互聯網落地方案
我當時簡單的做了單詢,她的介紹就是自己現在在市場外面開店,美團包括抖音的團購都在做了,然後生意就是不咋行。
我大概給了一些具體的方案,無非就是營銷和整個公域端的引流方法重新架構,簡單的咨詢又不是真的給了我匹配的價值,所以我當時隻是給做了基礎的梳理,幾乎和上面的定位是一樣的,但我更多還是讓她針對儀式感這一項。因為儀式感這一項可以讓花這種非标品變成标品。
但我今天要講的和這無關。
花代表着一群人的生活。而且是女性。在女性的世界裡,花兒就是得天獨厚的,比之降低了化學成分能保養自己臉頰的化妝品更具吸引力,同樣它又具有愛馬仕限量款的質感,因為花有季節性。
同時花又代表了一種生活。
我們直入主題,如何互聯網化,如何品牌落地?
簡單來說就三步。
①公域
從單一内容到高密度内容再到全視角内容。
傳統的營銷方式,遞增式的去做整個的前端。不要去計較流量,不要去計較有人下單你的團購沒有,你的内容不是給你引流的,你的内容是給你吸粉用的,客戶和粉絲是不同重量級的客戶。
②私域
從門店到朋友圈,從生活到社交,從社交到品牌,從品牌到圈子。
如果巴黎沒有時裝周,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奢侈品牌,有幸的是巴黎有了時裝周。
單單擁有一些有七八個女朋友,有七八個男朋友的人有什麼用?單單在一條街上哪怕隻你一家花店,有什麼用?你在花鳥市場裡把你的門店裝修的美輪美奂,又有什麼用?
③把生活當标品
非标品就是非标品。你知道健身房健身的女性有多少,你就能清楚的意識到你的固定用戶有多少。299一束藍色妖姬,送給情人,他第二次打死不會再找你買,他會換一個花店,你在烤肉店對面弄一個花店,把花用幾乎道德綁架的方式買給情侶,連帶你的烤肉店生意都不好了。
不是一個标品,就用心點綴别人的生活,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埋着頭苦錢,注重生活的人會越來越多,就如同抖音爆款視頻一樣,反正掙不到錢,不如出來玩。一樣的。一條視頻就帶動了旅遊業,人家說了景點好嘛?人家隻是說生活很糟糕,你需要放松!
因為平台分發的問題,為了過稿我就隻能這麼寫。理解一下,如果你感覺看了空氣,那來罵我就好了。
04 總結
互聯網思維?
文末了,什麼都不想多說了,如果你能意識到互聯網能讓人變成網紅,能讓一個普通人擁有粉絲,那麼請你相信我,産品無論非标品還是标品都比人更容易出圈,因為産品隻有喜歡不喜歡,但人會有相貌,聲音,毛發,瞳色,甚至膚色,還有一些方面的衡量。
網絡越來越靠近現實,現實也就越來越貼近網絡。
以上,感謝閱讀。
作者:趙越;公衆号:幹點實事
本文由 @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