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張報紙,旱澇保收、隐形收入”這是體制外廣大群衆對體制工作人員形成的固定認知。面對大衆固化的認知,很多體制内基層工作人員都顯得無奈、委屈。進入體制十多年,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一是“口袋緊”。過去這些年,房地産經濟快速發展,許多房産企業收入飛速上漲,房企、中介、建築、裝修等等行業工資高,沒被割韭菜的炒房者賺的是盆滿缽滿。許多人陷入了大量透支未來經濟的瘋狂,各種貸款、刷信用卡等行為造成了以貸養貸,似乎不這樣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名下沒有幾套房産就對不起“流行的趨勢”。作為一名縣城體制内的基層人員,十幾年的工齡,實發月薪頂峰時期才達到了3500元,而且是在“土地财政”達到頂峰時期才産生的收益。剛進入體制内時期,工資才不過1200元,十幾年的工齡漲到現如今3000元也才剛剛幾個月。又要面臨财政吃緊,降薪的形勢。有人說,體制内有這樣那樣的獎金。我隻想說你進來看看現在到底有沒有這些所謂的獎金?面對房地産過熱時期,一個縣級房價均價竟然達到了8000元以上的情況,習慣了求穩的體制内基層人員,就像“溫水煮青蛙”,實在沒有勇氣透支未來,隻能望着房價歎氣,懷疑自己的幸福究竟在哪裡......。
二是“籠中鳥”。如果你還年輕、擁有高學曆,那麼你還有勇氣打破壁壘,到一線大城市打拼,追求高工資,适應市場需求。但是在這個受疫情常态化的時期,在本地看着街道上到處關閉的門店,到處張貼着“房東直租,無轉讓費”的信息,讓多少人感到“觸目驚心”。聽身邊做實體店的朋友經常說的話:“不幹不賠、幹下去直賠”,最想幹的事就是還清負債,然後打工賺錢,堅決不再創業了,羨慕我們這些能夠有穩定收入的人。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成了幸福的人兒,在這個高房價、高物價、高消費的環境裡,自己竟然成了過去那些高收入人們羨慕的對象。可是,誰的生活又不是一地雞毛?妻子在企業工作,受大環境和疫情的影響,又面臨着随時可能裁員的窘境。在現如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形勢,35歲就已經失去了競争力,整個家庭面臨着“中年危機”,成為了“籠中之鳥”。
三是“身心疲”。“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疫情防控值班、創文文明崗值班、單位24小時值班、各種數據報表、各種會議、各種文字材料,工作部門性質決定了除了幹好業務工作以外,還有一個重頭戲——服務地方領導。領導有事一般都是急事,熬夜加班是常态,工作上幾乎是随叫随到,工作責任的壓力,家庭孩子的壓力,大到壓得人喘不過氣來。36歲的身體,像是50多歲,高血壓、心率過快、腎結石一身毛病......。
生活還是要繼續,看看這個世界,發現自己不過是城市裡的一粒塵埃。走在路上看看因為疫情而靜默的城市,回到家中看着自己上網課的孩子,人原來如此的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