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之于社會,如同病恙之于人,“上醫治未病”,更要抓前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永順縣在推進訴源治理,立足于預防層面,依靠黨委政府,調動基層組織和群衆力量,加強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使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
用心、用情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感謝黨、感謝政府,幫我化解了20多年的心結;感謝鄉裡、感謝村裡,把我帶上了脫貧緻富的正路。”張賢朋滿眼熱淚、心情激動地握着顆砂鄉黨委書記姜麗波的手說。“我再也不上訪了,可以安心舒心地過好下半輩子了。”
通過當地鄉、村兩級紮實踐行縣裡推行的矛盾糾紛化解“三二一”工作法,用心用情疏導化解、實心實意幫扶救助,上訪了20餘年的張賢朋簽訂了息訪息訴協議,并給顆砂鄉政府、縣委政法委分别贈送了表達感激之情的牌匾、錦旗,主動擔任起該村互助五興小組組長、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勸導員,成為矛盾糾紛化解“三二一”工作法的受益者和踐行者、推廣者。“訴源治理三二一工作法,就是要追根訴源,查找問題産生的原因,最終的目的是壓實基層一線幹部責任,及時、合理解決群衆訴求,将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态。”永順縣政法委副書記向仍團介紹道。
講法治解民憂,“調解員”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靈溪鎮連洞崗社區地處城鄉結合部,離縣城3公裡,社情比較複雜。但是一提到杜鹹敏,群衆都會豎起大拇指,再難解的矛盾糾紛,她都能抽絲剝繭,調得平平順順,理得明明白白。自2011年6月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已有10年,杜鹹敏說,“社區雖小,但連着千家萬戶,家裡人有事,我們就當好‘和事老’,就是要管好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在杜鹹敏看來,“省時、省錢、省力,小的糾紛就應該通過調解來解決”。
2020年12月21日,社區居民丁賢洲來社區反映連洞五小擴建占用了自家的田地,要求五小停工。而五小的黃梅校長則表示,在2018年學校就以十二萬元征收了丁賢洲哥哥的宅基地。杜鹹敏及時到現場查看,并向縣規劃局取證,了解情況後,請了當事雙方來到社區調解室,耐心細緻的解說,曆時2個月,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在調解登記辦理表辦理結果一欄簽下了“滿意”。
近年來,杜鹹敏帶領社區兩委一班人以黨建工作為抓手,把縣委矛盾糾紛化解“三二一”工作法與網格化相結合,努力做到小事解決在社區,矛盾糾紛不上交。社區治安不斷改善,矛盾糾紛調處力度不斷加大,信訪積案逐步化解,近三年來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00餘起,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社區居民都稱她是社區的“消防員”、群衆身邊的“滅火器”。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态,打通訴源治理最後一公裡
随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群衆法制意識增強,大量矛盾糾紛湧入司法渠道,訴訟案件量逐年上升。倡導息事無訟,并不是沒有訴訟,而是讓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減少普通民訴案件的數量,把源頭治理推向更高的高度。
2021年8月中旬,永順縣城南派出所接到報案稱,一男子在某小區安裝防盜窗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墜樓身亡。事故發生後,為盡快安撫家屬情緒,化解糾紛。接到報案後,城南派出所迅速啟動矛盾調解機制,聯動當地政府、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共同對事故糾紛進行調解。法院駐城南訴源治理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一邊安撫死者家屬情緒,一邊對雙方當事人展開心理疏導,同時對事故全盤分析。在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始終堅持法理與人情兼顧,耐心引導、合理的維護了各方權益。最終,雙方當事人自願簽訂調解協議書,死者家屬當場拿到了賠償金,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靈溪鎮訴源治理工作站城南工作室的建立,是打通訴源治理最後一公裡的新舉措,極大的提升了解決糾紛的效率,降低解決糾紛的成本,更好的保障當事人的綜合利益,同時也将訴源治理延伸到了一線,最大限度的把非訴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态、化解在基層。
永順縣創新實施基層治理“三二一”工作法,是因地制宜地推進基層治理的“楓橋經驗”的機制創新。“通過三次初級調解,我們把90%以上的糾紛都化解在村組内,把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态,把不穩定苗頭調處在鎮村層面。”永順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尚遠道說,“問題越是解決在基層,解決問題的成本就越低、方式就越溫和、造成的不良影響就最小。”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永順縣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顯著提升,三年共受理矛盾糾紛4599件,調解成功4519件,調解成功率98.26%,其中村級調解案件3883件,村(社區)調解的矛盾糾紛占全縣總數84.43%以上,4個鄉鎮、73個村(社區)實現“零上訪”,解決了一大批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來源:法制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