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反射波由于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因此常被用于研究地下結構及其地質屬性。地震反射波被看作信号,可用于地下成像。而與其對應的地震多次波被看作噪聲,需要在地震成像前将其消除。地震多次波由于傳播路徑長,反射角度小,可以傳播到反射波的陰影區,它攜帶了豐富的地下介質信息,能夠獲得更高分辨率成像結果。然而反射波半個世紀的研究曆程表明,現有地震成像方法無法适應地震多次成像。近年發表的一系列地震多次波成像論文大都是針對表面相關的多次波,而層間多次波鮮有涉及。層間多次波是鹽丘、火山岩、高速煤層和玄武岩下部的主要幹擾波,嚴重影響了地震波傳播。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與水資源研究室研究員劉伊克等提出了地震層間多次波偏移理論和方法,分析了層間多次波的形成機理。他們把層間多次波分解成上行波與下行波,從地震層間多次波的預測、層間多次波的反向傳播以及層間多次的成像條件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實現了地震層間多次波成像。研究過程中利用棱鏡模型和鹽丘模型揭示了地震層間多次波傳播規律,其結果證明了該方法可以用于地震層間多次波成像(圖1、圖2)。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勘探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s上 (Liu cleal, Reverse time migration of internal multiples for subsalt imaging. Geophysics, 2015, 80(5): S175-S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