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網友提問:社區工作者陸續開始招聘,大學畢業生踴躍報名,大材小用了嗎?
回複:現代人類家庭積極生育最難越過的“門檻”:以學曆取材。因為,孩子上學需要花費時間和家庭财富,并且每個孩子花在赢得學曆證明上的時間越長、可參加主動勞動創造的時間就越短。當今人類世界,現代職業教育普及程度越高的國家或地區反而越低,歐洲的英國 德國 法國 意大利 俄羅斯、北美洲的美國 加拿大、亞洲的日本 韓國 新加坡等教育系統完善的國家都是低人口生育國家,尼日爾、馬裡、烏幹達、贊比亞、布基納法索、布隆迪、馬拉維、索馬裡、安哥拉、阿富汗等學校教育體系不完善的國家反而人丁興旺。
學曆教育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拔高人們的綜合文化學識,但不确保可以綜合提高個人的勞動創造能力。因為,知道和做到中間還隔着“十萬八千裡”,“紙上談兵”的博學之士古今有之。
門檻,意思是為門下框的舊稱,又名門下檻,是門框的最大橫料,也比喻一件事情的難點。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别好,也不會對誰特别壞,一切随其自然發展。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 生長周期 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适應 主動索取的方式适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于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産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内......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态食物鍊”。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采礦加工制成生産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主動勞動創造已經成為人類與其它自然生命區别開來的根本标志。那麼,為什麼說現代人類家庭積極生育的最高“門檻”是以學曆取材呢?
學曆教育是把“雙刃劍”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
學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國學故曰:“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百姓家裡的糧食充足之後,才會鑽研形成人際社交禮儀;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之後,才會追求榮譽和恥辱等群體社交生存價值。出生在原始叢林裡的人類祖先會辨識&采摘植物果實 捕獲獵物 防禦敵害、出生在農牧時代的人類先輩會耕種 畜牧 加工制作生産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出生在中國的孩子們講漢語 寫方塊字 使用筷子吃炒菜&米飯&饅頭&面條、出生在印度的孩子們講印地語 寫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 吃手抓飯、出生在英國的孩子們講英語 寫ABC 使用刀叉吃面包&醬汁......非遺傳性人類社會文明生存技能的傳習具有時代 地區 民族差異性。
博士進煙草流水生産線、博士競聘中小學教師、博士下沉社區基層一線......從社會綜合管理角度看,高學曆人才被各行各業普及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從人類社會綜合代際繁育角度看,各行各業将職業門檻拔高到完成大學教育就不全屬好事了。因為,人類孩子接受教育必然擡高綜合家庭生育成本,《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數據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綜合家庭生育成本被擡高則必然拉低綜合社會生育能力,近年全國新生兒童數量變化:2015年1655萬—>2016年1883萬—>2017年1765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1200萬—>2021年1062萬...在生育政策逐步寬松的情況下,您覺得是什麼原因讓年輕家庭主動節育呢?
《戰國策·秦策》
濮陽人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赢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白話譯文:
濮陽人呂不韋去趙國首都邯鄲經商,看到秦國人質孝文王的庶子異人,回去以後就對父親說:“耕田的利潤有幾倍?”他父親回答說:“十倍。”“經營珠玉利潤有幾倍?”他父親回答說:“一百倍。”呂不韋又問:“擁立國家的君主可以赢利多少呢?”他父親回答說:“無法計算。”于是呂不韋就說:“現在我們每年辛苦耕種,仍然不能獲得溫飽或發财。但是假如能建立國家,擁立一個君主,就可以把利潤傳給子孫,我現在決心去做這件事。”
農業種植可得十倍利,農民辛勤勞作可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因此,絕大多數人樂于通過積極耕種确保生活幸福;經商可獲百倍利,商人可精打細算收獲盈餘。因此,隻要有盈利空間的人類消費物資轉運都能見到商人的身影;擁立國君可享世代榮華富貴。因此,縱觀我國5000多年不間斷文明曆史,其中也不乏因行廢立之事而被拜将封侯的先賢能臣。相反,人們會主動避免幹那些綜合花費的成本高、可預期收益少的勞動創造。
1950年-1971年高達30‰以上、1972年-1991年維持在20‰左右、1992年-1998年在20‰~15‰之間、1999年-2019年在15‰~10‰之間、2020年&2021年跌破10‰......我國人口總和生育率能力的變化曲線和單個孩子的綜合撫養成本變化曲線正好相反。1950年-1971年間隻要有口飯食就能養大孩子,并且彼時農村多生孩子可多享一份土地承包使用權、城鎮糧食 住房按照人頭配給;進入21世紀,農村人口生育 老人離世土地承包使用權不變、城鎮糧食 住房全變成了商品,家庭多生孩子沒有即時性直接收益增量、反而會多一個消費者。因此,受财富配給體制影響,即便生育政策已經放寬,人民的生育積極性仍然不高。
餓了找東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悶了找同伴戲耍......人類一切主動勞動創造都以滿足群體的基本生存需求為核心,無論科學家、富商、文藝名人、運動健兒都概莫能外。但是,如果一個博士農民種出的莊稼,他售賣的糧食是否應該分攤上學費用?如果博士主管城鎮街道,他的管理工作是否應該分攤上學費用?
成本,為生産加工特定種類與數量産品所必須耗費資源的貨币計量價值;為取得某種生活物資所需付出的貨币價值;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必須付出貨币價值;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貨币價值。
生産某種商品所消耗的其它物質或人類主動勞動創造叫做成本。同理,人類孩子未成年之前接受教育所耗費的财力或花費的時間都屬于成本,都需要孩子的成長監護家庭承擔,他們參與職業生産勞動分工之後亦需要承擔自己養育孩子的成本。因此,家庭勞動創造能力一定的情況下,養孩子的綜合成本越高、同樣家庭可養育孩子的個數越少。所以,現代人類家庭積極生育最難越過的“門檻”:以學曆取材。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曆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區鄰裡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