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
更新时间:2024-10-04 09:21:03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1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馬遷《史記》有記載,(孫武)以兵法見於吳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孫子兵法》繼承、發展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争經驗,揭示了戰争的若幹客觀規律,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叙述簡潔,内容富于哲理性。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2

《孫子兵法》思想深邃富瞻,邏輯缜密嚴謹。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于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以其博大精深的戰争哲理,啟迪心靈的鬥争智慧在中外軍事思想史上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3

「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譯文、注釋及點評(4):軍形第四

原文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镒稱铢,敗兵若以铢稱镒。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4

譯文

孫子說:從前會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來等待和尋求戰勝敵人的時機。使自己不可被敵人戰勝,在于自己的主觀努力;能夠戰勝敵人,在于敵人有可乘之隙。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夠做到不被敵人戰勝,而不能使敵人必定為我所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到,但敵人有無可乘之隙,被我打敗,則不能由我而定。當我不可能戰勝敵人時,應進行防守;可能戰勝敵人時,應采取進攻。防守是由于取勝條件不足,進攻是由于取勝條件有餘。善于防守的人,像藏于深不可知的地下一樣,使敵人無形可窺,善于進攻的人,像動作于高不可測的天上一樣,使敵人無從防備。所以能保存自己,而又取得完全消滅敵人的勝利。

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經過力戰打了勝仗,普天下人都說好,也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能舉起秋毫算不得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得眼明,能聽到雷聲算不得耳靈一樣。古來所說的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勝的條件下戰勝敵人的。所以,這些所謂善于打仗的人所取得的勝利。既沒有智謀的名聲,也沒有勇武的功勞。因為他的取勝是無疑的,其所以無疑,由于他的勝利是建立在确有把握的基礎上,他所戰勝的敵人是已經處于失敗地位的敵人。善于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于不敗的地位,而又不放過任何足以戰勝敵人的機會。因此,勝利的軍隊總是先創造取勝的條件,而後才同敵人作戰;打敗仗的軍隊。總是先同敵人作戰,而後期求僥幸取勝。善于用兵的人,能夠從各方面修治“不可勝”之道,确保必勝之法度,所以能掌握勝敗的決定權。

兵法上,用五個步驟來估計勝利的可能性: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根據戰地地形的險易、廣狹、死生等情況,作出利用地形的判斷;根據對戰地地形的判斷,得出戰場容量的大小;根據戰場容量的大小,估計雙方可能投入兵力的數量;根據敵對雙方可能投入兵力的數量,進行衡量對比;根據雙方兵力的對比,判斷作戰的勝敗。

所以,勝利的軍隊對失敗的軍隊、就好比處于以镒稱铢的絕對優勢的地位;失敗的軍隊對勝利的軍隊,就好比處于铢稱镒的絕對劣勢的地位。

勝利者在指揮軍隊作戰,就像決開在8000尺高處的溪中的積水那樣,其勢猛不可擋。這是強大的軍事實力的表現。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5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6

注釋

(1)忒:(tè特)《書·洪範》:“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詩·曹風·鸤鸠》:“淑人君子,其儀不忒。”《詩·大雅·抑》:“昊天不忒。”《詩·魯頌·閟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管子·正》:“如四時之不忒,如星辰之不變。”《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易·豫·彖》:“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韓非子·主道》:“聞其主之忒,故謂之賊。”《說文》:“忒,更也。”《廣雅·釋诂四》:“忒,差也。”這裡用為差誤、差錯之意。

(2)度:(duó奪)《書·益稷》:“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書·盤庚上》:“齊乃位,度乃口。”《詩·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詩·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詩·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管子·七法》:“實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禮記·王制》:“度地居民。”《禮記·少儀》:“不度民械。”《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這裡用為衡量、計算之意。

(3)量:(liáng涼)衡量,酌量。《晏子春秋卷五·内篇雜上》:“量功而不量力,則民盡。”《左傳》:“量功名日,分财用,平闆幹。”《禮記·少儀》:“事君者量而後入。”

(4)數:(shu暑)《詩·小雅·巧言》:“往來行言,心焉數之。”《周禮·廪人》:“以歲之上下數邦用。”《管子·乘馬》:“春曰書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與民數得亡。”《老子·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論語·裡仁》:“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禮記·儒行》:“遞數之不能終其物。”《荀子·富國》:“必時臧餘,謂之稱數。”《說文》:“數,計也。”這裡用為計算之意。

(5)稱:(chèn襯)《書·君奭》:“惟茲惟德稱,用乂厥辟。”《管子·小稱》:“故稱身之過者,強也。”《易·謙·象》:“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荀子·榮辱》:“然後使悫祿多少厚薄之稱。”《孫子·形》王皙注:“稱,權衡也。”《說文·禾部》:“稱,铨也。”王筠句讀:“稱本動字,謂稱量之也。”《廣雅·釋诂一》:“稱,度也。”這裡用為稱量、衡量之意。

(6)勝:(shèng剩)《易·夬·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詩·商頌·玄鳥》:“武王靡不勝。”《管子·重令》:“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勝也。”《爾雅·釋诂上》:“勝,克也。”《荀子·非相》:“形不勝心,心不勝術。”《韓非子·詭使》:“賢者顯名而居,奸人賴賞而富,是以上不勝下也。”這裡用為克制之意。

(7)镒:(yì藝)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萬镒:言其極貴重。《管子·乘馬》:“黃金一镒,百乘一宿之盡也。”《墨子·親士第一》:“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公孫醜下》:“於宋,饋七十镒而受。”

(8)铢:(zhū朱)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铢為一兩。《禮記·儒行》:“雖分國如锱铢。”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7

點評

本篇主要論述如何依據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強弱,采取攻守兩種不同形式,“自保而全勝”;提出了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進而求勝的作戰指導原則。

(一)創造條件,尋機勝敵

本篇開宗明義指出:”失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是本篇的主導思想。孫子認為,創造條件,積蓄軍隊的作戰力量,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是戰勝敵人的客觀基礎;在這個前提下,去等待和尋求戰勝敵人的機會,才能取得勝利。

(二)靈活運用攻防兩種作戰形式

攻守是戰争的兩種基本形式,孫子說:“不可勝音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意思是說,使敵不能勝我,關鍵在于組織好防禦;使我可以勝敵,關鍵在于組織好進攻。采取防禦手段是由于取勝的條件不足,采取進攻手段是由于取勝的條件有餘,善于運用攻守兩種作戰形式,就“能自保而全勝”,即達到進攻和防禦的共同目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孫子認為,攻守要着眼于迷惑對方造成錯覺。進攻時,變化無常,使敵人不知道怎樣防守好;防禦時,隐秘莫測,使敵人不知道怎樣進攻好。這就是他所說的:“善守青,藏于九地之下(如同藏在很深根深的地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如同行動于很高很高的天上)以及《虛實》中說的:“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孫子對于攻防、勝負的論述十分謹慎,他隻表示:采取防禦可以做到保全自己,但能不能取得勝利他不打包票、那要看是什麼樣的敵人,所謂“可勝在敵”。防禦隻是“自保”的作戰形式,要取得消滅敵人的勝利,還必須采取進攻的作戰形式,所謂“可勝者攻也”。對于進攻作戰,孫子所企求的勝利,仍然貫穿了他的“全勝”思想。在本篇中,對于“全勝”的戰略思想作了更進一步的發揮,提出“勝于易勝”的指尋原則。“勝于易勝”就是打好打的敵人,在容易取勝的條件下同敵人作戰。打起仗來就像雷公打豆腐,石頭砸雞蛋一樣容易。他說:所奪取的勝利,如果在戰争預測上,“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如果在戰争結局上“戰勝而大下曰善”,都是“非善之善者也”。那麼怎樣的勝利才是他所企求的标準呢?那就是:“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進攻那已經處于失敗地位的敵人。要做到“勝于易勝”,就要靠将帥充分發揮能動作用,采取各種措施,善于從各方面修治“不可勝”之道,确保必勝之法度,掌握勝敗的主動權(即“修道而保法”,“能為勝敗之政”)。

(三)敵對雙方實力的對比,是作戰勝負的基礎

本篇提出一個十分重要的戰鬥力計算問題。這是孫子繼《計篇》戰略運籌(廟算)‘之後,又在戰術範圍内把數量分析引進到軍事領域之中。他說:戰鬥力可按照度、量、數、稱、勝依次進行計算。根據戰地地形的險易、廣狹、死生等情況,作出利用地形的判斷,這就是“度”;根據對戰地地形的判斷,得出戰場容量的大小,這就是“量”;根據戰場容量的大小,估計雙方可能投入兵力的數量,這就是“數”;根據敵對雙方可能投入兵力的數量,進行衡量對比,這就是“稱”;根據雙方兵力的對比,判斷作戰的勝負,這就是“勝”。張預在注釋中引李靖兵法說:“教士猶布棋于盤,若無畫路,棋安用之?”認為孫子這一戰術計算說的是“安營布陣之法”。張預的解釋無疑是符合孫子卒義的。因為,孫子既然主張預見勝利要超出衆人之上,所以在定下作戰決心時必須有科學的依據,以便去制定作戰計劃,指導戰鬥行動,達到他所要求的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勝利的目的。

孫子把力量對比建立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上,而且他要求這種強弱對比如同“以镒稱铢”那樣占有絕對優勢。因此,這樣優勢的兵力一旦向敵發起進攻,就加同蓄積于高山之水。一經決開,奔騰而下,不可抵禦。按照孫子這樣去指導戰争,就如同陳皞在注釋中所說的,可以做到“籌不虛運,策不徒發”。每戰都仔細計劃,慎重行動,非有十分把握決不貿然用兵,自能戰必勝,攻必克。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8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9

孫子兵法全文及解釋電子書(傳統文化經典2孫子兵法全文)10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