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髒病,簡稱先心病,是胎兒心髒結構發育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的疾病。先天性心髒病是常見的出生缺陷。
先天性心髒病是近年來我國患兒出生缺陷病種中排名第1位的疾病,其病因複雜,臨床表現多樣化,對患兒的體格發育和生活質量産生不良影響。
小兒先心病分幾類?
先心病何種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先心病術前家長應注意哪些?
先心病術後能和正常孩子一樣活動嗎...
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髒病醫院
專家帶您一起了解小兒先心病!
小兒先天性心髒病的分類 >>
01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
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損缺,部分型肺靜脈畸形引流等。患兒通常無青紫表現,一般是體檢時發現心髒雜音而就診,如缺損較大,患兒可有心慌、氣促,活動受限及發育較差等表現,在并發肺部感染或劇烈哭鬧時,可見口唇、面部暫時性紫绀,但左向右分流量大,肺血量增多時,患兒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02
紫绀型心髒病
常見的有法魯氏四聯症,右室雙出口,大動脈轉位等,這些患兒出生以後即刻或以後逐漸出現紫绀,其紫绀程度由病情輕重而異,在啼哭、吃奶或活動量增加時紫绀加重伴氣喘等不适,法魯氏四聯症患兒活動後喜蹲踞,并伴有杵狀指(趾)特征,甚至有嚴重缺氧而出現昏厥,抽搐等症狀。
先心病何種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髒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常見疾病,目前大多數先心病可通過手術的方法恢複健康。無論何種先心病,均應至心髒專科醫院進行全面心髒檢查,以明确心髒病變的類型及發展嚴重程度。當您的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尤需注意:
• 因心髒原因經常出現呼吸道感染或小兒發育不良者;
• 合并有肺動脈高壓者;
• 經檢查發現心髒增大者;
• 各種紫绀型先心病;
• 幹下型的室間隔缺損,會對主動脈瓣産生不良影響,因此無論缺損徑多大,均應早期手術治療。
患兒術前家長應注意什麼 >>
01
防止呼吸道感染
患有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等先心病的小兒因肺血增多,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故家長應特别注意預防,已有呼吸道感染時需要及時治療,待感染控制後可考慮手術。
02
注意患兒有無合并其它疾病
如肝腎功能受損、急性傳染疾病、感染性皮疹等,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治愈後再來醫院進行心髒手術治療。
03
對于紫绀型心髒病患兒
此類患兒因機體處于缺氧狀态,活動能力下降,容易出現活動後喘氣症狀。有些患兒喜蹲踞,如病情加重可突然出現缺氧性暈厥、抽搐甚至死亡,因此需控制患兒活動量,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哭鬧,有條件者應每天吸氧3-4次,每次要15-30分鐘。由于紫绀型先心病患兒血液中紅細胞繼發性增多而使血液粘滞度增加,易産生血栓堵塞血管,故鼓勵患兒适當飲水,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産生。
心髒術後如何對待體力活動 >>
無論做了哪種心髒手術,術後早期,即在三個月内應限制活動量(當然不是一點兒都不活動)。随着機體的康複,經過複查,取得醫生同意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一般來說,簡單的先天性心髒病,如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等病,如果滿意,術後三個月即能基本恢複健康,可以上學參加一般的活動和較輕的體力勞動。半年以後,如檢查各方面恢複良好即可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複雜的心髒手術,如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術後恢複則要較長的時間,這些病人需要根據心功能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活動。恢複體力活動後,也不宜于像正常人一樣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鍛煉。
心髒術後如何對待體力活動 >>
• 保持室内空氣新鮮,3-6月内不宜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内活動。
• 預防感冒,特别是術前易反複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或有肺動脈高壓的患兒,術後更要注意。
• 術後不能讓患兒活動量過大,應勞逸結合,避免過于疲勞。要注意逐漸增加活動量并觀察活動後有無明顯氣短、心慌症狀,限制劇烈活動及重體力勞動。
• 飲食:以普食、半流食、高蛋白、低鹽、高纖維飲食為主,限制煙、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勿暴飲暴食,尤其控制液體入量(5歲以内兒童入量為20-30ml/小時,5-10歲30-50ml/小時,10-14歲50-70ml/小時。)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飲魚湯,肉湯,保持大便通暢,如有便秘時可多服用香蕉、蜂蜜,必要時可用開塞露及緩瀉劑幫助排便。
遵醫囑定時服藥不可随意停藥、換藥或增減藥量并注意觀察用藥反應,如有特殊情況及時與醫生聯系或就醫。
•一般手術後3-6個月可以上學。
•手術後3-6個月需到醫院複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