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壞毛病束手無策,不過有的家長卻不一定是束手無策,而是放縱和寵溺,或者說在了解到孩子的壞習慣後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任,久而久之孩子的壞毛病就根深蒂固了。
案例:
我的鄰居小吳就遇到這麼一個情況,幼兒園的老師突然打電話給他跟他告狀,說是孩子打了其他的小朋友,但是非但不認錯,還跟幼兒園的老師和園長說自己的爸爸手下有一批人,如果他們欺負自己,就叫這些人去打他。
小吳隻是一個包工頭,哪裡會有什麼樣的打手?小吳細想應該是自己的朋友開玩笑和孩子說那些話,沒想到孩子信以為真了,再加上自己平時沒少寵溺孩子,因此才有了孩子這麼橫行霸道的性格。
為避免幼兒園繼續誤會,小吳趕緊到幼兒園去接自己的孩子,并且跟被欺負的小朋友、老師和園長道歉,同時也非常自責,因為是自己的疏忽和怠惰毀了孩子。
其實,像是小吳這樣的家長并不在少數,但是總是會忽略孩子的壞毛病,等到想改變的時候為時已晚,因為孩子的壞毛病已經"深入骨髓"難以改變,那麼在糾正孩子的壞毛病之前,家長們首先要了解這些壞毛病的成因是什麼。
孩子的壞毛病是如何出現的?原因一:家長影響
給孩子最好的,哪怕很少。給孩子最好的,盡管不是地位、金錢。給孩子最好的,不是我們的無奈和惡習。
孩子的壞毛病,其實最直接的"傳染源"就是家長。因為孩子從小就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去學習,如果說家長有一身的壞毛病,那麼孩子就會被家長影響,并且"傳染"一身的壞毛病了。
原因二:驕縱放任
孩子的壞毛病其實多是在家長放縱和無視下變得越來越嚴重,家長應當認識到這點,并且拒絕驕縱和放任孩子。不然隻會讓孩子的壞毛病根深蒂固,甚至說醒悟過來了想要糾正孩子,也會因為孩子的反抗,讓教育變成親子之間的矛盾和争吵。
當孩子身上出現壞毛病的時候,許多父母也都曾經努力糾正過,但結果往往并不盡如人意,有時候教育完了之後孩子看似學乖了,但沒過一星期又馬上現了"原形",甚至還變本加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忽略了"盤尼西林法則"。
什麼是“盤尼西林法則”?盤尼西林是抗生素,可以有效針對感冒症狀。相信不少家長發燒的時候,醫生總會開這麼一劑藥給自己用,并規定好需要服用的天數。然而,有些人卻會因為自己疏忽盤尼西林的作用而沒有好好服藥。
比方說明明醫生囑咐要堅持服用七天,然而患者見到症狀稍稍有好轉就放棄吃藥,沒想到病情突然複發并且越演越烈。本來吃藥就能解決的感冒,卻因為自己沒有按時吃藥而不得不去輸液。
很多父母的心态其實就像是感冒後需要服用盤尼西林的人一樣,明明小毛病能在萌芽之時及時扼殺,但是卻等到小毛病變大毛病以後,才不得不去"輸液"解決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家長千萬不能為了一時偷懶而錯失了讓孩子"藥到病除"的良機。但在了解了"盤尼西林法則"之後,家長也要結合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身上的壞毛病徹底改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應當如何教育孩子?1)鼓勵孩子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候并非他自己想要,而是長時間的影響導緻他一時之間無法改變。因此家長要做的不是強行改變孩子的習慣,而是通過鼓勵的方式循序漸進幫助孩子走出來,通過父母的愛感化孩子,讓孩子走到正常的軌道當中。
2)引導孩子
如果說孩子難以改變自己的壞毛病,那麼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寓言故事或者童話書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其實自己并不是壞孩子,隻要改正壞習慣就能變回一個好孩子。
3)起表率作用
正如上述所說的那樣,家長才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如果說孩子長期耳濡目染,但是家長并沒有起到帶頭作用,反而因為自己的惡習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念,那麼孩子也會被家長給帶壞。
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父母已經戒掉那些不良習慣了,自己也應該跟着父母一起拒絕壞毛病。
孩子就像一個黏土,最終會變成什麼樣的形狀,其實外因影響非常關鍵。因此,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和監護人,則要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給予正面的影響,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觀念和健康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