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禮儀之邦,在夏商周之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通志·氏族略》有雲:"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别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統一以後,姓氏合二為一。因姓氏還是貴者,所以往往要問"貴姓",而有人問"貴姓",才能回答"免貴姓某"。這是出于禮貌,也是文化的傳承。這種方式已經在中國傳承了千年。
然而在姓氏之中有兩個比較特殊,他們一般直接說姓什麼,根本就不用說免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兩個特殊的姓氏又是什麼呢?姓氏之中不需要說免貴的是孔姓和張姓,孔姓大家都知道,因為孔子姓孔,而孔子作為我們曆史文化鼻祖和儒學泰鬥式的人物,他被後世成為文聖,所以孔姓不說免貴也擔當得起。這也是出于對孔子的敬仰。
另外在西漢中期,天災頻發,社會動亂。儒者梅福認為,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對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發怒。當時的國家政權接受了梅福的提議,封孔子為商湯的後代,接續先王的祭祀。到東漢,國家才正式把孔子作為國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個縣都要建廟祭祀孔子。每年春秋兩次大祭,可見人們對孔子的重視。
另外一個張姓就有些神話色彩,張姓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姓氏,起源于姬姓,始祖為張揮。在數千年的曆史中,張姓一直是一個大姓,人口衆多,也出了不少名人。并且從未衰弱,如今是中國的第三大姓氏。傳說玉皇大帝就是姓張,他的原名有很多說法,有叫張百忍、叫張友仁的、或者叫張友人。隻有一個相同,就是姓“張”。玉皇大帝的地位在民間傳說中至高無上,所以他的姓也就變得很高貴,不能說“免貴”。
除了這兩個姓氏,其實還有半個姓氏不用說“免貴”。為什麼說是半個呢?因為這半個姓氏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國姓,并不固定。比如說漢朝的國姓“劉”、唐朝的國姓“李”、明朝的國姓“朱”。在封建王朝中,皇室的姓氏是十分尊貴的,而在别人問其姓氏時,自然不用說“免貴”。當然現代也有所不同了。畢竟時代在更叠。
根據史料記載,在百家姓中一共收錄了四百一十一個姓氏,到了後來,人們增加了一次,全部湊起來有五百六十八個,可以說姓氏數量如此龐大,它到底是按照什麼來排名的呢?或許在大家看來,姓氏的排名,就是按照姓氏所有人數的多少來排名的,但是其實并不是如此,它是按照姓氏的高貴顯赫地位來排名的,所以說從姓氏的排名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可以看出這個姓氏在當時的地位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