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喜歡喝咖啡,中國人則喜歡喝茶。
中國茶文化曆史悠久,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販夫走卒,都有飲茶的習慣。茶同時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種經濟作物。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裡說的就是從茶樹上摘下的茶葉,而不是什麼花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葉的國家,茶的利用在漢朝時就較為廣泛了。在公元780年的時候,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就已經全面地記載了茶的形态特征、茶的栽種和采制過程、以及茶的功效。
茶葉中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具有保健功效,因此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飲品。
老話說得好,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生活變得富足,許多人對喝茶還很講究,那麼泡茶時第一泡水要倒掉嗎?
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沒有标準答案。
泡茶時,第一泡水倒掉這叫做洗茶,洗茶就是讓茶葉過一下水,除了帶走一些灰塵,得到一絲心理安慰,洗茶這一過程更多地是為了醒茶。這樣操作,據說是為了讓第二泡更好地釋放茶香及茶葉中的有益物質。
真正喝茶講究的人,不僅要洗茶、醒茶,連喝茶的茶杯也要先用熱水過一遍。
不過縱觀很多喝茶的人,很多都沒有洗茶這個過程,畢竟很麻煩,都是茶葉往杯中一丢,倒上沸水,幾分鐘後就開喝了。
你泡茶時,你可能會發現茶湯上面漂浮着一些絨毛,其實這可能并不是灰塵,而是茶芽上的絨毛——白毫。白毫是茶葉嫩芽背面生長的一層細絨毛。
其實,如果不是太講究,第一泡茶湯倒不倒都無所謂。茶葉再髒,能有多髒,太髒了,品相不好,它也賣不出去,也賣不上高價錢。隻要沒有發黴,沒有雜質異物,都是可以接受的。
茶葉産于南方山區,大多遠離城市,不管是水源還是空氣,都比較幹淨,因此茶葉在自然生長過程中受到污染的概率很小。
不過在種茶過程中,部分茶農會噴灑除草劑以及殺蟲劑,相比于茶葉上的灰塵,農藥殘留超标才是最大的危害。農藥殘留靠洗茶那麼簡單的一個過程,能去掉簡直是天方夜譚。
除了可能存在農藥殘留超标的問題,茶葉在采摘、收集、加工、存儲運輸過程中都有可能受到污染。在制茶過程中,除了風吹日曬,還需要手工搓揉或機器翻拌。這些過程大家一般也看不到,正所謂眼不見心為靜,其實也沒什麼,隻要茶葉的生産制作流程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标準就可以了。
好茶一般是清明前後采摘,且大多是人工采茶,不過采茶的工人可不是什麼妙齡少女,而是四五十歲的老大媽,小姑娘誰願意幹這個?茶葉很多都是就近加工,畢竟茶青不等人,時間太久,制出來的茶葉品質就變差了。加工過程中要用高溫烘制,因此蟲卵什麼的早就被殺死了。
茶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這6種,其中綠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像綠茶,不耐泡,泡三次基本上就沒味道了,湯色也淡了,茶香也沒了。如果沒有潔癖,那些高端一點的茶,就沒必要洗茶,特别是綠茶。
一般來說,合格的中高端茶葉都是比較幹淨的,沒有明顯的、肉眼可見的灰塵或雜質,畢竟要賣個高價錢嘛,賣相肯定第一眼看上去要好,品質也要好。這類茶葉都是包裝好的,相比于散裝茶葉,更值得信賴。那些散裝茶很有可能是小作坊做出來的,衛生條件很難保得到保障。
這裡再順便說一下茶葉的等級,除去采摘時間、品牌效應、加工工藝等,茶葉的等級最直接的是按照茶葉中葉和芽的比例來評判的,一般來說芽的數量占比越高,茶葉的等級也就越高。許多高端的茶,葉片通常是單芽或者一芽一葉。
總之,喝茶前之所以要洗茶,主要還是因為第一泡茶湯的滋味不足,是為了醒茶。第一泡的茶湯也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髒,倒不倒完全看個人。如果太髒,這樣的茶,就算是第二泡,恐怕也沒有心情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