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衣, 字面意思即是裝殓死者的衣服,是指為亡人穿戴的衣服,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後要穿的衣服,美稱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
傳統壽衣的由來可以追溯至明朝。曆史相傳這是因為明末吳三桂向清軍投降時,特别要求滿清南下後允許漢人在生時穿清服,在去世時穿明服。另有說法說這是當時對滿清剃發易服表示不滿的一種途徑(清朝當時隻規定了生者需易服,而未提及死者)。滿清入關後,于順治元年(1644年)厲行“改冠易服”法令。清政府通過武力,強制實行滿族服飾,盡管漢族和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對這種大規模的改冠易服難以接受,但畢竟是大勢所趨,況又有嚴厲的法律制約,所以也就漸漸地習慣了這種滿清制的壽衣,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壽衣樣式都是由清朝壽衣演變而來的。[鄙視R][鄙視R]
那麼壽衣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摳鼻R]
衾也稱鬥篷:裹屍的包被,形似鬥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繡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等,并有内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壽帽: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 便帽,也有戴傳統的瓜皮帽的;女的特别是我國南方的老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适合中青年女性。
壽鞋、壽襪: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習俗,頭枕飾有雲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于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繡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殓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于屍身之下,一條蓋于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壽被蓋于逝者身上即可。
現今市面上售賣的壽衣基本都包含了以上内容,有些也會配上“招魂袋”。招魂袋内含有梳子、鏡子、扇子、大小念珠、襪子等共計11樣物品。
碼字不易!感謝留贊!正視殡葬文化,殡葬這點事 其實不害怕!#殡葬雜談[話題]#
PS:以上圖片摘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