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狂犬病,“肥皂水沖洗”、“接種疫苗”、“全程接種”、“100%死亡率”等等這一系列的字眼都很熟悉,但今天,中六君想跟你談談“高危人群”、“犬病發病時間”“十日觀察法”……
狂犬病目前仍然是中國危害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近十年來中國狂犬病的發病率(即死亡率)一直維持在每年超過二千人的高位。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39健康網編輯近日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鄭浩明,為您解答狂犬病疫苗幾個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問題。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鄭浩明
專家介紹:
鄭浩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1985年畢業于廣州醫學院醫療系。對急診外科各類急、危、重症的診治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各類創傷骨折、脫位的手法複位治療,對慢性腰腿痛、頸肩痛以及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症治療有較豐富經驗。
出診時間:周一至周五全天。
寵物主人需要打疫苗嗎?
據鄭主任介紹,狂犬病疫苗主要針對兩類情況:第一,暴露前免疫(被咬前),即因工作等原因需頻繁接觸各種動物(如獸醫等)或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區的人群;第二,暴露後免疫(被咬後),即被可疑患狂犬病的犬等動物咬傷的患者。
但有一類人是區别于以上的兩類人群,那就是現在常見的寵物主,養寵物的人群在城市裡愈來愈多,他們經常與貓貓狗狗打交道,他們算高危人群嗎?他們又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嗎?
鄭主任向39編輯表示,其實他們所接觸的患者是給别人的貓狗咬傷的居多,反而不是自己的家狗寵物狗,給自己的貓狗咬傷反而是少數。被咬傷了隻是事後補救,而如果想要預防,倒不如及早幫自己的寵物接種疫苗。
狂犬病病毒的潛伏期
一個人從遭到某種病原體的感染開始到表現出該種疾病的症狀,這段時間叫作該種疾病的潛伏期。
據中山六院鄭主任介紹,狂犬病不是即時發作,有潛伏期,一般是10天到3個月。狂犬病毒,從發病機制的方面看,先侵蝕外周神經、一直到中樞神經,有一個發展過程,而且,是否一定發病,也很難下結論。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檢測中心研究員嚴家新在《南方周末》撰文:國内外資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是1-3個月,少數頭面部嚴重咬傷的潛伏期可能短至7天,極少數病例(不到總數的1%)的潛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
目前國際主流科學界承認的狂犬病最長潛伏期是6年,美國學者1991年在專業雜志上報告了該病例。死者為菲律賓移民,移民美國後未曾離開過美國。由于在美國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機會極少,而且經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結果證明,從死者腦内分離的狂犬病毒與死者來源國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該報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狂犬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6年。
由于類似病例的數量太少,相關證據鍊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對該病例報告在相關學術界仍有異議。例如許多法國學者就認為潛伏期超過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極為罕見,一年後再發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計。
那麼狂犬病發病時間又與什麼有關呢?
無錫市疾控中心門診部錢主任曾向媒體介紹,被動物咬傷,是否發生狂犬病,除了與動物是否攜帶狂犬病毒有關外,還與其他許多因素有關。狂犬病毒有嗜神經的特性,最終侵犯的是大腦,其潛伏期有一個時間概念,平均為60多天。發病時間跟咬傷部位有關系,越接近中樞神經系統發病越快,如頸以上、頭面部等部位與大腦近,極易通過神經傳播,雙手神經豐富的部位,也是危險區域,狂犬病毒侵犯周圍神經以後,快則兩三天發病。
再比如還與傷口大小有關,傷口大,咬得深,神經組織易暴露,病毒感染的數量多,風險就大;此外與個體的抵抗力也有關,老人、小孩免疫力較差,還有長期用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這些特定人群,醫學術語稱之為高危人群。
濫打疫苗有什麼影響?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發病率較低的傳染病,人們很容易反應過度。目前網絡上或實際生活中有關狂犬病的不科學言論泛濫,各種奇談怪論在“專家”和民衆中都相當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與犬、貓有接觸者(甚至完全沒有接觸者)長期處于恐懼之中,
濫打疫苗的事例不斷見于報端,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檢測中心研究員嚴家新表示,目前國内狂犬病疫苗的包裝都是5針一盒,不能拆散銷售。有相當多的狂犬病門診,對所有前來接種者,包括再次暴露後的接種者,都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每人接種5針。結果一年内一人打10針或20針的并不罕見。
而中山六院鄭主任介紹,接種疫苗會有有效期,病人來注射疫苗,醫護人員會先詢問病人,病人一般都記得自己大緻注射過的時間。如果有些病人記得可能一年内接種過,但記不清有沒有超過一年了,就打多一針。
至于注射狂犬疫苗疫苗的不良反應,鄭主任表示比較輕,這麼多年以來,注射了那麼多疫苗,可以發現安全性較高,副作用、不良反應都比較少、比較輕微,有時比如傷口疼痛、低熱,過敏反應都不太多。如果那段時間在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時就酌情使用。
鄭主任表示,也會存在患者特别擔心,曾經注射過狂犬疫苗的,再次接種時,也讓開全程接種。鄭主任特别提醒,疫苗是有有效期,規定的支數會有規定的效果,不必多打的。
“十日觀察法”适用于中國嗎?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發布的《狂犬病專家磋商會首篇報告》中說,如果動物在10天的觀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經技術證實動物為狂犬病陰性,則可以終止治療。其理論的前提是,健康犬并不傳播病毒,得狂犬病的犬出現臨床症狀10天内會死亡。
據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檢測中心研究員嚴家新在《南方周末》上撰文:最近十多年來,我們實驗室在國内外未發現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觀察法”的證據。該方法是判别狗(或貓)是否有傳染性的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國。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以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在開始“十日觀察法”的同時,應立即開始暴露後預防,然後根據觀察結果确定是否可以節省後面的2針或3針疫苗。
現在城市養的狗或貓絕大多數是寵物,通常很少與外界接觸,便于實行“十日觀察法”。如果在中國“十日觀察法”得到推廣,不僅疫苗用量可大大減少(可能減少全部用量的一半),還能讓絕大多數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
據《科學時報》的報道,針對動物的“十日觀察法”在許多國家得到應用推廣,在國内也獲得專家和政府機構的廣泛認可,但卻難以推廣。“十日觀察法”在中國“難産”,主要原因不在于理論本身的科學性,争議主要集中在其在中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衛生部疾控局有關負責人說,根據國情,目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還是給人接種疫苗。沒有70%以上的犬免疫,要推行“十日觀察法”不現實。
而中山六院鄭主任表示,第一,鑒于很多人是被其他人的狗咬傷,和狗主反複協商不現實,警察一般一次性就幫你協商好了,開整個接種期的針。第二,現在醫患關系緊張,醫生也擔保不了患者不發病,市民給貓狗咬傷,都建議去接種疫苗,以防萬一有意外患者又說當初醫生不提醒,因為以後的病情發展說不準。第三,有些情況下,如果患者需要留院觀察10天,目前很多醫院的人力、資源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
據《科學時報》上述報道,衛生部負責人說,目前實行“十日觀察法”有難度。特别是農村,有時候甚至都找不到咬人的犬。
這位負責人說,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狗群免疫率很低,僅10%的狗接受免疫。如果在觀察期間出事,誰也負不起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