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長時間停車或熄火停車時須挂入P檔。
挂入後前車輪會被鎖定,但是在斜坡停車時必須配合手刹——駐車制動,來鎖止後輪,這樣才能更安全更保險的起到防止溜車的作用。
關于P檔的一些說法,比如像什麼“P檔停車被追尾造成變速箱報廢”、“先手刹再P檔,否則對變速箱有損”等等各類複雜奇葩的攻略經驗,實際上這些說法大多是沒有直接證據的臆測,是未經證實的!
相反的,倒是有一個國外的視頻,在汽車高速行駛中挂入P檔,結果是——什麼都沒發生!
可見汽車廠家們早已針對P檔的一些誤操作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性設計,亂挂P檔不至于産生多麼“駭人聽聞”的嚴重後果。
因此我們不必糾結于那些繁缛的“操作攻略”,依照說明書正常使用就是。
但做試驗的車型畢竟與我們自家的不同,自己不要“胡亂”去試驗為穩妥!
R檔,即倒車檔(Reverse)
絕大部分車型在從P檔移入其他檔位的時候都需要踩着刹車的。
一些直列排布檔位的車型可能還會在檔杆上設計一個解鎖按鈕,要求移入、移出P、R檔時都要按住這個按鈕,這也是為了防止撥動檔杆時移位過大,造成誤操作。
而這種“階梯型”溝槽的自動檔本身就具有了卡位的功能,用力過大也不會推錯位置,一般就不需要額外的解鎖按鈕了。
N檔,即空檔(Neutral)與P檔類似,都是斷開動力的檔位,所不同的是N檔不會鎖止前輪。
N檔通常用在短暫停車時,比如等紅燈,或臨時上下乘客。
在發動機故障無法啟動,需要牽引車輛時須要挂在N檔,隻要啟動車輛的電源開關,就可以從P檔切換到N檔了。
而當車輛連電源都無法開啟時,如何從P檔挂入N檔就要看說明書了。
各汽車廠家對于這種情況設計的千奇百怪,無法預料。有的車型在檔杆附近設計有隐藏的開關或摳蓋,有的甚至藏在檔把防塵套裡,畢竟是比較少有的情況,藏起來也好。
D檔,即行車檔(Drive)N檔與D檔之間的來回切換就不需要踩刹車或按按鈕了,直接撥動檔杆就可以。
挂在D檔踩住刹車時,也可以讓車輛停止下來,通常用于擁堵路段走走停停的跟車情況。
S檔,即運動模式(Sport)與D檔用法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S檔的升檔會比較“懶惰”,降檔卻很“積極”,這樣會讓人感覺動力更充沛一些。
其實經濟型家用車的S檔更多是噱頭,并無太大實際意義。
一些車型還設計有ECO節能模式,這個按鈕跟S檔的邏輯正好相反,啟動之後車輛就會非常積極的升檔,這樣會對減少油耗有幫助。
但說起來,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大,難以讓人覺察出來明顯的差别。
L檔,低速檔(Low)挂入L檔會起到限制檔位升高的作用。
與之類似的是L1、L2、L3,D1、D2、D3等等五花八門的叫法。
帶數字的表明最高隻能升到那個檔位,通常的作用是在長下坡路段起到“發動機制動”作用,防止長時間踩刹車造成刹車片過熱失效。
有些車型還可能會設計帶有雪花标志的檔位,那種就是限制在2檔起步,可以防止車輪轉動過猛打滑。
不過近年來自動檔設計應用更多的是“手自一體”的方式,就是帶有“ 、-”标志的區域。
挂入手動模式之後就可以通過推拉檔杆來加減檔位了,手自一體不但具有随意限制檔位的功能,配合換擋撥片,還能提供一定的運動樂趣,比之以往的限檔方式更加方便靈活。
總之,我們日常使用自動檔“一D到底”通常來說沒什麼問題的。但在特殊情況,比如長下坡路段,還是需要掌握限制檔位的方法用以“發動機制動”的!
B檔,發動機制動或能量回收(Brake)較少見,并且各車型對其功能的具體用法并不統一。
通常在一些日系車輛上面有這個設計,尤其是一些新能源或混合動力車型。
B檔在混合動力車型裡是表示強制回收能量的檔位,也可能是強制充電。
另外有些混動車型的S檔也是起到能量回收作用的,像S1、S2……等并不代表1檔2檔,而是表示回收能量的力度大小。
最後汽車發展到今天,自動檔變速箱結構之複雜,名目之繁多已經達到相當的程度。
作為汽車“三大件”之一,它對于汽車的行駛品質而言又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
很多不錯的車型,由于變速箱的原因,造成“一箱毀所有”,因此我們在選車購車的時候,一定要對變速箱引起高度重視,而不要把目光僅限于發動機排量或車内空間等看的到的東西。
其實變速箱也是讓汽車廠商們頭疼的東西,受制于技術,國内很多自主品牌車型隻能依靠進口來采購外國品牌的變速箱。
從目前發展來看,我更看好能夠省掉傳統變速箱的混動汽車,傳統機械變速箱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了汽車發展的瓶頸,畢竟機械的東西,越是複雜就越不穩定。
也希望國内的廠商能夠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用以造福廣大百姓,而不要永遠都甘當“寄人籬下”、“受制于人”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