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項目在缺少必要溝通、約定的情況下就匆匆開始了,以緻在項目進行中失去方向,因為各種原因産品經理無法在項目進程中加以扭轉,最終很可能導緻項目爛尾甚至失敗。開始前一定不要忘了,我們到底要幹什麼。
01 什麼是産品定義?
對一個産品構想由宏觀到微觀的準确描述。産品設計的輸出物。
02 為什麼要做産品定義?1. 讓每個項目成員的目标達成一緻
語言的一般使用方式在産品描述中精确度不夠,一個詞語在廣義上人們很容易達成共識,但在讨論其準确含義上往往會出現分歧,例如:“故意”這個詞,人們對廣義概念的理解大緻相同,但是如果讓大家讨論“故意”的準确含義是什麼時,就會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見解。在法律中,判決“故意殺人”罪名是否成立,争議點往往就在“故意”這個詞的含義上。
例如:我們定義一款掃地機器人,它有一個設計原則叫“不打擾”,如果隻是将“不打擾”這個詞抛給項目裡的其他成員,大家的理解可能大相徑庭,有人認為不打擾就是掃地聲音要小,有人認為不打擾就是體積要小,然而産品設計師的構想其實是外形設計不突兀,非常容易融入用戶的生活環境,一般情況下用戶不會特别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且隻有在用戶離家時才能開始自動清掃。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這樣明顯的分歧很容易消除,但是可以證明的是在此時就已經有分歧的産生了,由大見小,項目中必定存在着大量不那麼明顯的分歧我們還不得而知。
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隻需理解其廣義的含義即可,但是在産品描述中隻是理解其廣義含義是遠遠不夠的,這會導緻大家産生很多誤解,輕則增加溝通成本,重則導緻項目失敗。所以,為了讓所有項目成員的目标達成明确的一緻,應明确每一個關鍵詞在本項目中的準确含義。讓每個項目成員都知道自己在做一個什麼樣的産品。
2. 讓每個項目成員對具體需求有更深層的理解
項目成員在接到具體需求後,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始工作,工作成果很可能與“真正的需求”不符,白白浪費工作量,但是對每個需求都極盡可能的詳述又是一項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如果項目成員在看到具體需求之前對産品有一些更宏觀更準确的理解,那麼在大家對具體需求的理解将更加接近“真正的需求”。
具體的需求來源于産品設計師或産品經理對産品的構想,而産品定義正是這一構想準确的描述,通過産品定義讓其他項目成員盡可能的理解這個構想,他們将對具體的需求有更深層的理解,減少做偏做錯的情況發生,甚至成員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内為達成這一構想提出更加垂直、專業的建議。
3. 讓每個項目成員都成為“産品設計師”
一款産品的研發絕對是在衆多領域的合作下完成的,單單産品設計師或産品經理隻能做到比較宏觀的産品構想,在很多的細節尤其涉及到特别專業領域的細節上沒有辦法作出最佳的決策,這就需要這個領域的專家來協助處理這些細節,在這之前需要要求專家們明确知道産品的構想,所以提前讓他們看到産品定義就非常有必要了。
現在這個時代,開發一款産品或者提供一項服務将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領域協作完成,在這樣的趨勢下,産品設計師的角色也逐漸發生變換,由傳統意義上的設計師轉換成設計引導者,将設計理念、思維賦予每一個項目成員,讓他們把自己專業力量都轉化成對産品構想的正向推動力,才能将産品質量推向極緻。
03 定義描述的尺度産品定義就是對産品構想由宏觀到微觀的準确描述,那麼這個宏觀需要多宏觀,微觀需要多微觀呢?
定義一款産品的方式有很多種,從可以技術角度定義也可以從商業角度定義,在此我們隻讨論“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下定義的産品該在怎樣的尺度範圍内進行描述。
對于宏觀來說,幾乎任何一個産品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如果不能那就要考慮産品設計思路是否足夠明确、足夠堅定了,例如:“一款能讓用戶忘掉它和掃地的掃地機器人”。
下面我們來說微觀,向微觀下探,我們一路将看到功能、設計、技術、工藝、乃至生産、營銷、渠道等等的一系列問題。我們作為産品經理或者設計師自然無法面面俱到,我們能完全掌握的隻有在功能層面,最多下探到設計層面,再往下我們就需要依賴其他領域的成員了。
以上面提到的掃地機器人為例,我們能夠洞察到用戶希望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被生活瑣事困擾,由此我們可以設立原則——“不打擾”,通過關鍵詞“不打擾”衍生出的一項工業設計原則——“非常容易融入用戶的生活環境”,我們作為産品設計師無法得知具體怎樣的外形設計能夠達成此項原則,必須由專業的工業設計師成員來完成後續的工作。至此我們的産品定義微觀下探就結束了。
定義描述的宏觀尺度使用一句話描述即可,微觀尺度則下探到某項我們無法獨自完成描述的專業領域就好。
若在前期有一份優質的産品定義,會很大程度上減少研發成本、發揮各成員之所長,打造極緻産品。
說了這麼多,所以到底如何寫一份優質的産品定義文檔呢?
不告訴你~
本文由 @SyengUp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