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中文常譯作:“黑人的命也重要”。“也”字更能全面表達這一運動的核心觀點:在美國,特别是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中,固然所有生命同等重要,但黑人生命沒有得到同等的尊重和保護。
6月13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中心一條街道的路面上用油漆塗寫了“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重要)标語。新華社發(李建國 攝)
七年,從臉書話題标簽到全美流行标語
弗洛伊德之死及引發的抗議,使“黑人的命也重要”籲求成為美國社會的焦點,白宮、國會、以及許多州和地方政府着手警察改革。過去被認為不現實、過激甚至極端的改革主張,如警察部門“非軍事化”、撤銷警察部門運營資金甚至解散警察局,雖然現在主流觀點仍認為過激,但至少成為美國社會嚴肅讨論的議題。《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稱:“在現代民調曆史上,美國從未像現在這樣,就種族主義在警察執法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存在,表達過如此廣泛的共識。”
全美反種族歧視和警察過度暴力抗議活動的重要組織者、誕生僅7年的“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因之備受矚目。
6月8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市,人們在教堂前排隊等待瞻仰弗洛伊德遺體。新華社發(勞承躍 攝)
這三個單詞,最早是2013年7月,3名黑人社區工作者在臉書上發布的一個話題标簽。當時,2012年2月在佛羅裡達州槍殺17歲非裔少年特雷沃恩·馬丁的警察喬治·齊默爾曼被判無罪釋放,引發強烈争議。齊默爾曼實際上是白人與拉美裔混血,但這并不影響這些民權活動家的看法——這一判決,以及類似的多起白人警察針對黑人過度執法造成悲劇後的寬大判決,是對黑人生命的貶低。他們認為,美國警察及刑事司法部門存在一種不認為黑人生命值得保護的執法文化。
次年即2014年8月,在密蘇裡州弗格森,18歲非裔美國人邁克爾·布朗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白人警察槍殺,引發持續多日的抗議和騷亂,“黑人的命也重要”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在弗格森首次組織抗議示威活動,迅速聞名全美。2014年,美國方言學會選擇“黑人的命也重要”話題标簽作為年度詞彙;2015年8月,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通過了支持“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的決議。截至2016年9月,“黑人的命也重要”在推特上被轉發超過3000萬次。從2014年到2016年,“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在全美建立了超過30個地方分支,組織和參與了不計其數的抗議活動。
資料圖片 :2014年11月24日,在美國華盛頓,在弗格森槍擊案白人警察被免于起訴的消息公布後,一些學生聚集在白宮前。
“必須超越在黑人社區普遍存在的狹隘民族主義”
“黑人的命也重要”網站的正式介紹則是:“黑人的命也重要基金會公司”是位于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一個全球組織,使命是根除白人至上主義,幹預國家和執法部門對黑人社區施加的暴力,并且相信為了赢得廣泛支持,“必須超越在黑人社區普遍存在的狹隘民族主義”。
所以,把“黑人的命也重要”理解為一個話題标簽、一句抗議口号、一個網絡平台、一場社會運動,都沒有問題。至于把它視為政治團體,與其說它是傳統意義上的政治組織,毋甯說是一個松散的網絡平台,有指導原則,但沒有層級架構,也不像老一代美國民權運動那樣擁有馬丁·路德·金這樣的魅力型領導人。
“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興起以來,衍生出各種同一句式的話題标簽,如“所有人的命都重要”(所有生命都重要)、“警察的命也重要”(即“藍色生命重要”)、“白人的命也重要”等等。這些話題标簽,本身就已表明對這場運動不以為然的态度。對此,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有一段解釋:“我認為組織者之所以使用‘黑人的命也重要’這句話,并不是說其他人的生命不重要……他們想表達的是,在非裔美國人社區中存在着一種在其他族裔社區中沒有發生的特定問題。”
6月9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舉行弗洛伊德葬禮的教堂外擺滿鮮花。新華社發(勞承躍 攝)
仍是一場充滿争議的社會運動
2016年大選期間,“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更經常地被認為屬于相對激進的左翼運動,但在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浪潮中,美國社會對這一運動的認可程度顯著增加,美國各地許多企業和普通美國人積極向它捐款,星巴克允許美國和加拿大連鎖店員工穿戴支持“黑人的命也重要”的襯衫和配飾,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民主黨市長鮑澤下令把白宮附近一條街道改名為“黑人的命也重要廣場”,在道路中央用亮黃色油漆書寫碩大的“黑人的生命也重要”字樣,為此遭到保守宗教團體的抗議和起訴。
在線調查研究公司Civiqs的數據顯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抗議浪潮後,支持“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的美國選民比不支持者高出28個百分點,而此前僅高出17個百分點。蒙茅斯大學民調發現,76%的美國人認為種族主義和歧視是一個“大問題”,比2015年上升了26個百分點;78%的選民認為示威背後的憤怒完全合理或有一定道理。如今,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社會存在很多對黑人的歧視,警察更有可能對非裔美國人使用緻命武力。而在2013年“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開始時,民調顯示多數選民不同意這些說法。
5月29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拍攝的一輛被點燃的汽車。新華社發(安格斯·亞曆山大 攝)
《紐約時報》一篇報道據此認為,特朗普的上台,可能反而推動了美國公衆輿論的左轉,一是因為美國選民一向傾向于支持在野黨的觀點,這種長期存在的趨勢有時被稱為“恒溫民意”。二是在涉及人權的問題上,美國公衆輿論都傾向于支持平等對待,在同性婚姻上也是如此。
不過,認可度增加,不等于共識達成,“黑人的命也重要”仍然是一場充滿争議的社會運動。多數共和黨人以及2016年大選堅決支持特朗普的美國警察工會仍然持批評态度,一些保守派人士繼續給這一運動貼上“仇恨組織”甚至“邪教”标簽,指控其煽動“種族戰争”。不乏保守派人士批評“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導緻美國民衆反警察情緒高漲,許多警察執法時變得消極,在一定程度上導緻犯罪率上升。
這是6月6日拍攝的美國華盛頓白宮。由于擔心發生騷亂,白宮周圍已豎起了黑色圍欄。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即便在非裔美國人當中,對待“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也不是隻有一種聲音。美國非裔知識分子Taleeb Starkes是兩本亞馬遜暢銷書作者,其中一本書名叫《黑色謊言重要》(Black Lies Matter)——針鋒相對的書名即可見出他對這一運動的态度。他認為,今日非裔美國人面對五大問題:不假思索地盲目忠誠于進步主義政策;核心家庭破碎、未婚媽媽以驚人數量激增;城市恐怖主義猖獗(黑人對黑人的暴力犯罪);非裔美國人内部對種族問題的讨論缺乏多元性;受害者心态,把自身處境的過錯和責任推給外界。他說,毫無疑問,美國社會存在種族主義,但這五大問題,對非裔美國人來說,遠比種族主義本身更為嚴重。
美國人常悲歎,種族主義像癌症一樣折磨着美國人的靈魂。但是,這種癌症有沒有辦法治愈,辦法是什麼,沒有标準和單一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