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資料,發現在“文化張掖”網頁上有介紹民樂縣的一片文章《在那遙遠的地方---民樂》,文中詳細的介紹了王洛賓創作《在那遙遠的地方》歌曲的一些背景資料。
1988年,王洛賓應青海省文聯、電視台的邀請,前往他的“第二故鄉”青海省參加慶龍年聯歡活動。 在接受媒體采訪,記者問及《在那遙遠的地方》創作源頭時,王洛賓證實說,《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他根據哈薩克族民歌《羊群裡躺着想念你的人》改編的, 而這首《羊群裡躺着想念你的人》的民歌是他專程前往甘肅省民樂縣,從流浪的哈薩克族人中搜集到的。
其實,這首民歌的名字原來并不是《羊群裡躺着想念你的人》, 它的原名是《阿可芒黛》。 在哈薩克語中“阿可”意為“潔白”,“芒黛”意為“前額”, 所以可以譯為《潔白的前額》, 是一首曾經廣為流傳的哈薩克族民歌。這首歌和其他許多哈薩克族民歌一樣, 分為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主歌部分要反複一次。王洛賓說, 他當時并不懂哈薩克族語言, 而演唱者又不能把歌詞準确地譯成漢語, 所以歌詞是“半編半譯”的,和原歌詞的出入很大。而旋律則與王洛賓最初在甘肅民樂縣記譜的《羊群裡躺着想念你的人》以及魯承等其他學者提到的《Akh Mangday》、《Kolang Chax》相仿。
令人好奇的是,自古以來,哈薩克族生活的地域遠在新疆北部和哈薩克斯坦國,距其數千公裡之遙地處甘肅河西走廊,為什麼竟然還有哈薩克族人居住和生活呢?
有人對生活在河西走廊民樂縣一帶的哈薩克族人的來源做過考證,據說“1938年—1939年間,新疆有一個部落的哈薩克人,由于和新疆統治者鬧矛盾,結果被趕到了甘肅河西走廊,這些哈薩克族人一部分留在了祁連山北麓,一部分則越過祁連山到達青海海西地區”。
當時這一部分到達青海的大約有三十幾人,他們到西甯後與青海統治者談妥了“歸順”事宜。這三十幾人中有幾個歌手和冬不拉手,當時王洛賓通過關系約請他們,每天去北門外公園彈唱半天,共用了三個半天的時間,他記錄下二十餘首民歌。王洛賓隻請了一位維吾爾商人做翻譯,但由于語言條件的局限,所以很多唱詞無法逐字譯出,隻能是半編半譯。而就是通過這些人,王洛賓知道民樂縣還滞留了一部分哈薩克族人,他們中有很好的歌者。于是,王洛賓前往民樂縣繼續搜集民歌資料,發掘到了《羊群裡躺着想念你的人》的素材,于是才寫出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如此牛轟轟(特别牛)的歌。
當然,如人們所知,王洛賓創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的直接靈感,源于青海省金銀灘上有關卓瑪姑娘的一段佳話,但這是後話了。此處不再贅叙。
如今,那些曾經旅居在民樂、山丹軍馬場和青海省一帶的哈薩克族牧人早已魂歸故裡,杳無影蹤。但他們曾經流傳在這裡的歌聲猶在耳畔,至今餘音拂過大地。
所以是不是可以說,民樂---才是那個遙遠的地方,她不在天邊,而是在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