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于城市等級劃分有着諸多的标準,比如按照城區人口可以分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還有按照行政等級,可以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
随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催生了一個巨大的行業,這就是房地産業。房地産市場,按照各城市的土地資源稀缺程度、房價上漲幅度等,也制定了一個分類标準,這就是一二三線城市等。
一線城市,指的是北上廣深;
二線城市,則是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等;
三線城市,一般是地級市中實力較強的一部分;
雖然這個劃分方法是從房地産行業流傳出來的,但是現在逐漸被全社會認可,成為判定城市等級的一個重要指标。
一線城市的數量過少,但是能與這4大城市匹敵的基本上沒有,所有這幾年提出了一個新說法,這就是“新一線城市”。
根據現在的通行劃分方式,新一線城市一共有15個,分别是重慶、成都、西安、武漢、鄭州、長沙、南京、杭州、蘇州、甯波、沈陽、天津、青島、東莞、佛山。
這15個新一線城市中,2個是直轄市,8個省會城市,2個是非省會副省級城市,還有3個是普通地級市。
新一線城市也是按照房地産市場的判斷标準而篩選出來,而影響房地産市場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口增長,那麼我們就從人口增量情況來分析一個這15個新一線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
15個新一線城市,人口增量迎來變局,開始分化2021年,全國總人口為14.126億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人口增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對于各城市的發展而言都會産生一定的影響。
新一線城市,選取的都是人口總量大、經濟實力強的城市,它們的人口增量數據又如何呢?我們從兩個時間段分别分析。
第一、2010年-2020年,這是六普和七普的人口變化
這十年的時間裡,15個新一線城市的總人口全部都是淨增長的态勢。其中成都的增量最高,為581.89萬人;天津的人口增量最低,為92.78萬人。
雖然有一定的分化,但是差距還不是太明顯。
第二、從2010年到2021年,這一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就是受疫情和國際環境的影響,經濟增速趨緩;
其次,就是人口總量增勢趨緩。
在這樣兩個背景之下,可以預見的結果就是,這15個新一線城市也要“卷”起來了。因為蛋糕的體量已經趨于穩定,誰分到了更多的蛋糕,就意味着其餘的人分得就少了。
這一年,15個城市的人口增量情況确實分化得很大。武漢以120.12萬的人口增量,不僅是15個新一線城市中人口增量最高的,也是全國最高的;而天津市,人口增量是-13.6萬,作為4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人口開始淨流出了。
人口增量低于10萬的有4個,分别是蘇州、東莞、佛山、重慶。這裡面重慶是個例外,因為重慶的人口體量堪比一個省,這個指的是全市總人口增量。
另外蘇州、東莞和佛山,都是普通地級市。但他們又不是一般的地級市,城市規模大、人口總量高,但是跟省會城市相比,吸引人口流入的優勢在減弱。
3個中西部省會城市,人口增量繼續領跑中西部的省會城市,跟其餘省份的省會城市、東南沿海強大的地級市相比,有很大的區别。
因為中西部省份中,基本都是省會城市一城獨大,無論是GDP還是人口總量,在全省的占比都很高。
從近十年的人口增量來看,15個新一線城市中,增量超過200萬的有10個,其中中西部省會城市就占到了5個。
從去年的人口增量來看,增量超過20萬的有4個,其中中西部省份城市有3個,分别是武漢、成都、西安。而這3個城市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均是國家支持的中心城市。
為何武漢、成都、西安的人口增量能持續領跑呢?從人口總量來看,3城均超過了1000萬;從城區人口來看,成都、武漢已經跻身超大城市,而西安市也即将進入超大城市行列;從GDP來看,三城都超過了1萬億。
也就是說,這3座中西部省會城市的規模效應已經形成,而且是在“省内無敵手”的狀态,未來很長時間内也不可能會有地級市能與之較量。
所以人口、經濟等各種省内的資源要素都在向這3座城市集中,越是經濟發展困難的時候,越有人口加速流入的趨勢。
出現了這種情況,對各省來說利弊究竟如何呢?從中西部各省的實際情況來看,有兩個情況,第一就是人口向東南沿海省份流動,第二就是人口加速向省會城市流動。
如果省會城市的實力不強,對人口的吸引力不強,很明顯的結果就是人口會加速外流。
所以從一定的程度來看,這3個強大的中西部省會城市,從一定程度上穩住了全省的總人口。但是對各地級市而言,恐怕就是雙重流失的打擊了,但是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