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激發興激談話:
大家好,我是今天給大家上課的某老師。這個冬天同學們經曆經了一個不平凡的寒假,老師相信大家一定也看到了新聞中的很多報道,有一特殊情況我們暫時還不能返校上學,但是老師和同學們的心是一直在一起的,“停課不停學”這樣網上授課的方式,讓我們提前相見了。今天,就由我為大家帶來二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的教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村居》這首小詩。
明确教學目标: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明确一下這節課的教學要求:(出示課件,讓學生自己讀一讀,明确學習目标。-)
一、學會本課三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三、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教材參考說明介紹,《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莺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緻勃勃地放風筝,古詩描寫中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我們現在要開始上課了。
題解,釋題:
詩的題目是《村居》村居即在農村居住,詩中所寫的情景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看見的,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在他所寫的古詩中,《村居》最為有名。(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後教師再解釋題目意思。)
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麼詩人看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本插圖。(留時間讓學生觀察書中插圖)
我們看到了有剛剛從土裡鑽出腦袋的小草,有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有在風中梳理自己長長頭發的楊柳,有春天蒸騰起的薄薄的霧,還有幾個小朋友正在草地上放風筝呢!
從野外高鼎發現了這麼多美好的事物,現在就讓我們自由地來讀讀這首詩吧!(讀之前先提醒并提出要求。)
同學們,注意在讀的過程中要讀準字音,還要找出詩中的多音字。(幻燈片出示古詩)同學們一起讀:《村居》高鼎,清,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再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找出多音字。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讀了古詩,同學們有沒有觀察出多音字是哪一個?生思考後回答,師肯定答案:就是第一句中草長莺飛的“長”字,在這首詩中呢,這個字讀作“zhǎng”長大的“長”,它還有一個讀音,讀作“cháng”長短的“長”,讀詩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得流利,更要讀出七言詩本身的節奏。同學們現在能不能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古代私塾中的一位小書童,手裡拿着詩文搖頭晃腦地讀着、朗誦者的樣子呢?
現在請同學們試着讀一讀,《村居》清,高鼎,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讀了一遍之後,我們再想象一下,搖頭晃腦地讀着這首詩的樣子,高興點。好,現在再帶着動作試着讀一讀,同學們自由地讀,想讀幾遍就讀幾遍。請讀古詩:“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等上一會兒)同學們讀了好幾遍,都能正确流利的朗讀古詩了吧,那現在老師要把生字寶寶的拼音帽子去掉,能再次通順、流利地朗讀古詩嗎?(邊說邊出示幻燈片)注意一下老師用圓圈圈出的這幾個字,現在,生字你都已經會認讀了嗎?(請學生讀古詩)《村居》,清,高鼎,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請同學們再讀一次,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總結評價學生讀的情況)同學們把這首詩讀得又通順又流,讀通了全詩,認準了生字,下面我們就要找到詞語解釋,(幻燈片出示詞語)這個好朋友和你們做了朋友啊,你就能更快地理解詩人的作品。
《村居》指的是在農村居住,本文是指詩所寫的情景是在農村居住看見的。
拂的意思是輕輕的擦掃。
紙鸢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風筝了。
春煙是春天蒸騰起的煙霧。
這首詩,詩人僅用了28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美麗畫卷,這些景物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草長莺飛二月天,小草在春天裡旺盛的生長,真是惹人喜愛,黃莺在天上飛舞,好一副迷人的春日美景圖。
老師想問一下大家“二月天”指的是什麼?(讓學生想一下,接着講解)善于讀課外書的同學就會知道,二月天指的是農曆的2月,農曆,是春天到來的日子。拂堤楊柳醉春煙,請看插圖(教師出示課本插圖),堤上柳樹的枝條像長長的頭發,仿佛已經垂到了地上,四周也升騰起了薄薄的煙霧。同學們,“醉”這個字在這裡是喝醉的意思嗎?(讓學生想一下,接着講)這個字在這裡不是“喝醉”的“醉”呀,它在這裡是陶醉的意思。誰?在這美麗的春景中陶醉了呢?(又讓學生想一下,接着解釋)是岸旁的楊柳。現在再來看插圖,這拂堤的楊柳可真美呀!
在這莺飛草長的二月天,小朋友們又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這個美景,不僅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讓一群孩子歡樂不已,這不,孩子們放學早早地就回家了,趕忙趁着暖人的東風放起了風筝。那老師想問一下大家,當你們早早地放學回來,盡情地在草地上放着風筝的時候,心裡是什麼樣的感覺?(停一下,給學生思考,回憶的時間,再接着講)同學們一定會感覺非常得高興、激動、興奮。老師小時候也可喜歡放風筝了,哪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古代的風筝叫紙鸢呢?看老師帶來的這幅插圖,這就是古時候的風筝(邊講邊出示風筝圖片)。中國是風筝的故鄉,風筝又名紙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最原始的風筝是由極薄的木片或竹片制成的,漢朝以後由于紙的發明和應用在制作風筝時,逐漸以紙代替了木片成為紙鸢,慢慢地又有人在紙鸢上系上竹哨,風吹竹哨,發出像古筝一樣的響聲,因此得名風筝。同學們都和家長一起去放過風筝,但是風筝名字的來曆,也許是第一次聽說吧。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隻風筝,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隻風筝它像什麼?(展示風筝圖片,一張張展示,逐張講解)這隻風筝像一隻五彩斑斓的花蝴蝶,這一隻風筝想翺翔在天空,它像天空中的雄鷹,同學們看,它的翅膀多麼有力!它的腳爪多麼的鋒利啊!那這一幅是什麼呢?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它是一個燕子風筝,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大家看小燕子剪刀似的尾巴多麼活靈活現啊!燕子在我們中國是祥瑞的預兆,所以很多人喜歡放燕子一樣的風筝。接下來這一個和第一個圖片長得差不多,它也是一隻五彩斑斓的花蝴蝶,同學們都能認出來這是臉譜,人們在制作風筝時,除了會把一些動物圖案繪制上去,還會繪制一些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下一個風筝呀,肯定會有很多同學喜歡,是一條騰飛在空中的威武的龍。原來,人們把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都繪制成了風筝的圖案,還把水裡遊的放到了天上,這些章魚就代表了很多人想要飛上天空的願望。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伴們三五成群地在草地上放風筝,是多麼美好的場景呀!這首詩前兩小句,“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的是景;後兩小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寫的是人。“放紙鸢”這三個字又體現出了發生的事情,景和人交融在一起,繪制出了一幅早春遊玩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