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呢?
佛教中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如今,人們往往用它來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的啟發。
7月26日的晚上,我也受到了“醍醐灌頂”般的啟發。
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是讓我慢慢道來吧。
那天晚上八點半開始,是我和笑薇老師約好一對一咨詢的時間。
我要在這次難得的機會裡,與笑薇老師探讨一下我在讀書寫作方面的收獲、困惑,以及今後的寫作定位和目标計劃等等。
這種一對一咨詢的機會,是我五十多年人生以來的頭一回,所以,我激動的内心,無以言表。
下面,就是我對這次一對一咨詢過程所做的具體複盤。
01.讀書收獲
笑薇老師問我:“經過一年多的讀書寫作,你的收獲都有哪些呢?”
說起我這一年多來讀書寫作的收獲,實在是太多了,下面就說說其中的三個方面吧。
首先,讀書寫作,讓我愛生悶氣的毛病徹底改變了。
以前我總愛一個人生悶氣,對孩子、對老公、對朋友,隻要對方不理解自己,就獨自生悶氣,把自己氣出一身毛病。
現在,我再也不會獨自生悶氣啦,有什麼事情,都可以通過對話溝通來解決。這得益于我讀了不少關于情緒管理和溝通方面的書籍。
其次,我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剛開始寫讀書筆記時,我隻會摘抄書中的内容,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現在,我可以獨立寫出兩三千字的書評、人物稿、拆書稿等,在多個大平台上,都有我發布的文章。
最後,為我的工作帶來了有益的影響。
我把自己在讀書寫作中的收獲分享給學生,積極指導孩子們讀書寫作,讓不少曾經調皮搗蛋,不愛讀書寫作的孩子,都愛上了寫作。有好幾個孩子,在參加各種征文比賽時,還獲得了獎勵呢。
02.存在的困難
笑薇老師高度贊揚了我在讀書寫作過程中的自律,以及寫作水平的大大提高。
她接着問我:“你在讀書寫作過程中,還有哪些困難嗎?”
說起在讀書寫作過程中的困難,我當然也有一大堆,但最主要的還是寫作素材的缺乏。
笑薇老師向我建議,每看完一本書,用上之前學過的RlA等讀書筆記的方法,寫下20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
筆記中的案例,可以用書中的、電視電影裡的,或者其他書裡面的,要盡量少用熱點。因為熱點素材容易過時,而且有些熱點人物的人設,也很容易崩塌。
另外,要學會給自己建立素材庫,把平時看書、看電視電影裡有價值的素材,及時放到素材庫裡,寫作時,可以随時調用。
在建立素材庫方面,我做得很不夠。我雖然在這一年多裡,一直堅持看書寫筆記,但我始終沒有學會使用印象筆記等工具,來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建立素材庫,這是我今後必須足夠重視的。
03.今後的努力方向
聊完讀書寫作中的困難,我們又聊到了我今後讀書寫作的方向。
其實,這個才是一直困惑着我的最大難題。
在自媒體上寫作,必須堅持垂直方向,否則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收益,也很難讓自己的寫作取得更好的發展。這些,都會大大地打擊自己繼續堅持寫作的積極性。
然而,我一直無法确定,自己到底喜歡哪個方面的寫作内容。
我現在發到自媒體的文章,大部分是讀書筆記、書評,有少數人物故事、生活感悟。
閱讀量比較高的,是人物故事。筆記和書評的閱讀量都很低。
笑薇老師告訴我,讀書筆記和書評,内容太幹,讀者不太感興趣,所以閱讀量會偏低。
而人物故事,則是大多數讀者都愛看的内容。
笑薇老師認為我的人物稿寫得不錯,尤其适合寫曆史、文化方面的人物。
寫這方面的内容,對我今後的長遠發展,更有幫助。
所以,我今後在閱讀方面,可以多讀人物傳記;寫作方面,書評、人物稿可以同時兼顧,也可以側重于寫人物稿。
這可真是讀書、寫作兩不誤的事情啊!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困惑了一年多的問題,經過笑薇老師的簡單分析,我瞬間就明白了。這真是一次讓我醍醐灌頂的學習過程啊!
寫在最後:
時間有如白駒過隙,一個小時的一對一咨詢,轉眼間就結束了。
作為一名年過半百才開始步入閱讀寫作之路的小白,我遇到的困難是很多的:
比如電腦操作不熟練、手機軟件不會用、平時閱讀量太少、年紀大了精力不足……
每一個困難,對于年輕人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可對于五十多歲的我來說,卻要花上數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克服。
盡管困難重重,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今年的時間已經過半,對于下半年的閱讀寫作計劃和目标,我沒有太高的要求。
8月份開始,希望自己能每天堅持閱讀,把閱讀的重心側重于人物傳記。
每周寫兩三篇讀書筆記,拆解兩三篇優秀的人物稿。
每個月能寫出一篇書評和一篇人物稿。
另外,繼續在已有的平台上更文,保持每周更文2-3篇。不求流量有多高,但求自己能夠長久地堅持走下去。
想要在閱讀寫作上走得更久,走得更遠,沒有捷徑,隻有堅持不懈。
這次一對一的咨詢,讓我有一種撥開烏雲見明月一般的感受。這種感受,實在是妙不可言!
-END-
作者 | 覃梅子
編輯 | 蓓蓓
圖片| 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