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應該是3世紀初期中國最頂尖的戰略家之一,不僅如此,諸葛亮因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他也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極少數幾乎沒有負面評價的人物之一,其集忠、義、智、勇于一身,自古受到中國幾乎所有陣營者的崇拜,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搞清楚:諸葛亮的“卧龍地”是哪裡呢?
中國,或者說全世界都有一種“名人情節”,都希望一些很厲害的人是屬于自己家鄉的,這種想法當然無所厚非,但是有些地方不怎麼清楚,就會有争議,諸葛亮屬于這些“有争議的人”嗎?還真屬于,諸葛亮寫“隆中對”的地方,自古就有兩位在争論不休:襄陽和南陽,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對,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就說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但是,行政區劃是會變的,漢代的南陽和後世的南陽不一定是一回事,比如說,當時的南陽是還是隸屬于荊州的,但如果說諸葛亮是在今天的荊州境内躬耕,那顯然就很荒謬,東漢的南陽郡,其範圍是大于後來的南陽府的。
而諸葛亮躬耕的地方呢?東晉著名史學家習鑿齒在《漢晉春秋》的觀點是: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裡,号曰隆中。這個地方當時是歸南陽郡管,而後世分到了襄陽,而當時東漢的南陽郡的治所則是宛縣(南陽市宛城區)。
如果按照這個觀點,那沒什麼好說的了:諸葛亮自稱的南陽指的是“南陽郡”,但其具體躬耕的地方嘛,後來則劃分到了襄陽,所以,襄陽可以理直氣壯自稱為諸葛亮躬耕地,南陽方面屬于拉大旗扯虎皮,借古代地名的便宜。
如果南陽也承認這一點的話,那無疑是很糟糕的,所以對于南陽來說,它要證明的是:諸葛亮的躬耕地,不僅是在當時的南陽郡,而且就是在後世的南陽府(現在的南陽市)。那能找到支撐點嗎?幸運的是,還是能找到的。
襄陽方面當然會好好宣傳
南陽方面認為,躬耕于南陽的地點在今天的卧龍崗,南陽方面的證據是:南陽郡與南郡以漢水為界,漢水之南的隆中不屬于南陽郡。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年級語文課本中對《出師表》一文“躬耕于南陽”的注解也支持南陽說。
大家也看清楚了,這個問題完全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都有自己的證據,可能有些人就想說了:不管怎麼樣,諸葛亮的躬耕地就隻有一個,要麼是在襄陽,要麼是在南陽,證明不就行了嗎?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可難得多,兩千年前的事情,誰能說清楚啊,而且這說實話根本就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諸葛亮前期在哪裡種田,與其後來建立的豐功偉績沒有任何關系,也不能提供什麼很有價值的曆史信息,除了南陽和襄陽兩個利益相關者,應該是沒有人會特别在意這個問題。
南陽方面當然也會好好宣傳
而現有的史料呢?記載諸葛亮躬耕地又不一緻,各方當然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分析,卧龍崗和隆中兩個地方一堆人等着從事旅遊業吃飯呢?那用理工科的考古思維來判斷?問題是:這種小問題哪來什麼蛛絲馬迹啊。
不過,對于有些人來說,這個問題就更尴尬了,這個人叫顧嘉蘅,這位老兄是清中後期人,他是湖北宜昌府人,但是後來被派到了河南南陽當知府。他敬佩諸葛亮,所以在任期間重修武侯祠,雖然是封建官吏,但這确實是善政。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回避不了的:諸葛亮是哪裡人。這位顧大人是湖北人,在南陽當知府,南陽人就想問問這位,顧大人估計也不敢亂說,你要說是湖北襄陽,那以後你在這裡當官估計當不太平;你要說是河南南陽,以後過年回家說不定會被家鄉父老轟出來,于是,他就寫了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意思是,諸葛亮嘛,值得崇敬的偉人,人家這麼偉大,我們現在争論這些小事,是不是顯得太low了,這對聯那真是“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看了這對聯,自然不好再逼顧大人表态了,要不然,和諸葛亮這宏偉的形象相比,那自己真是太渺小了。
不過,其實就私人意見來說,他是認為諸葛草廬在南陽的,這從他之前的一些言談能看出來。
但是,争論還在繼續,尤其是進入現代,信息流傳更廣之後,1987年,國家郵電部決定發行“三顧茅廬”郵票,由郵票引發的南襄兩地“草廬”之争等一系列問題在全國徹底公開化。最終國家郵票發行部門決定《三國演義》系列郵票第二組首發儀式南、襄兩地均可自辦。
1991年4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在鄭州聯合舉辦了“諸葛亮學術讨論會”。
……
這種争論至今在繼續,不過,恐怕是不會出結果的。
作者:雲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