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譯為: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
賞析: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迎來了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在外,吐蕃與大食等強國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在内,藩鎮割據,宦官猖獗,皇權無限縮小。
一方面,忠誠之士,賢良之人仍懷念着那個四方來朝,
國力兇悍的盛唐時期;
可另一邊,朝政為奸邪小人所把持,報國無門,為朝野所
排擠的不甘又充斥心頭。
如李益、杜甫這類忠貞之士隻能把一腔憤懑與委屈,盡數
投進月光與詩歌裡。
這首詩,以邊塞苦寒景色為起筆,描繪了塞外月夜的獨特
景色,抒寫戍邊将士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
沙漠并非雪原,詩人卻偏說它“似雪”;
月光并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
詩人如此運筆,是為了借着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内心的
愁慘凄涼。
如果說前兩句寫景,景中寓情,蓄而未發;那麼後面兩句
則是正面寫情。
寒冷的月光下,透涼的沙地裡,我一人獨自站在受降城的
牆頭。兩邊是呼嘯而過的寒風,隐約中送來一聲聲嗚嗚咽
咽的蘆笛聲。
聞聲而泣,見月而舞。這是哪座城頭的戍卒在借這蘆笛聲
傾訴無邊的鄉愁?又有多少征人得聞笛聲後潸然淚下,夜
不能寐?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
夜景的空寥寂寞。
“一夜”與“盡望”又道出征人望鄉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全詩語言優美,節奏平緩,情景交融,恍如天成。把景色
、聲音、感情融為一體,把詩情、畫意、音樂熔于一爐,
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意境渾成,簡潔空靈,而又
有含蘊不盡的特點,讓人回味無窮。
====================
歡迎關注我的你别凝眉
分享原創詩歌,散文,小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