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鄒佳雯 記者 高文
“Shanghai wins the bid.”
2015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原校長、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中國代表王建磐收到了這樣一條信息。從這條信息中,他得知,上海在國際數學教育大會執行委員會全體大會投票中勝出,獲得第14屆大會舉辦權。這也意味着這條堅持了9年的申請之路,走通了。
ICME-14會标。本文圖片為 華東師範大學 供圖
2021年7月12日晚7時30分,第十四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14)在華東師範大學開幕,這是這場大會自1969年創辦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
開幕式現場。
數學教育界最高獎項在開幕式頒出
會上,數學教育界的三個最高獎項:數學教育終身成就獎(克萊因獎)、數學教育傑出貢獻獎(弗賴登塔爾獎)及數學教育優秀實踐獎(卡斯泰爾諾獎)被頒出。
大會頒獎;其中,克萊因獎與弗賴登塔爾獎為兩年一頒,被譽為“數學教育諾貝爾獎”,此次各頒出2塊;卡斯泰爾諾獎為四年一頒,此次頒出1塊。
什麼樣的學者能得到這份至高榮譽?以本屆大會頒出的克萊因獎獲得者、來自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教授Deborah Ball舉例。Ball教授緻力于研究學生在數學理解中的關鍵因素,并研究數學教師如何能支持學生的數學學習。她通過研究教師在特定數學領域的能力,與學生成績相關性的具體問題,提出了“面向教學的數學知識”(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 Teaching,簡稱MKT)理論,在全球範圍引發研究數學教師知識的讨論。
法國數學家Cédric VILLANI
吸引關注的還有菲爾茨獎得主、法國數學家Cédric VILLANI在開幕式後作的首場主題學術報告,題為《社會中的數學》。VILLANI教授在本次線上主題演講中,與大家探讨了算法轉型時代數學家的社會責任,倡導數學科學既是藝術又是技術的創造者。
大會将從7月12日召開至7月18日,囊括五大類,近二十餘種,約500場學術會議和活動,來自全球129個不同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線上線下,是國際覆蓋面為曆屆之最。
7月13日下午,華東師大特聘教授顧泠沅将受邀在ICME-14作大會報告,成為繼華羅庚後,中國學者時隔41年的第二次發聲。顧泠沅曾主持領導“青浦實驗”,進行青浦數學教改,使得青浦9年級畢業生數學成績合格率由1979年的16%上升為1986年的85%,1992年,國家教委也将該經驗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在全市、全國推廣。
大會成功舉辦的背後,有組委會十五年的努力
“十五年的努力,終于見到成果了。”
對于大會在中國的順利召開,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主席王建磐感慨萬千。他透露,早在2006年,中方就開始努力,争取ICME的主辦,但是遺憾地在ICME-12中敗給韓國。彼時著名數學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奠宙尚在世,他也曾任過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在他和中國一衆數學教育家的提議下,由王建磐發起并組成以華東師範大學數學教育團隊為骨幹的的申辦團隊,重新向ICMI提出申辦2020年的ICME-14,經過ICMI的現場考察和全體大會投票,最終,上海赢得ICME-14的舉辦權。
“站在現在看,當年的選擇實在非常英明。”王建磐也期待着中國數學教育能以此次大會的順利舉辦為契機,向更高水平邁進。
附: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簡稱ICME)是由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英文簡稱ICMI)直接主辦的國際會議,是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數學教育學術大會,被譽為數學教育界的“奧林匹克”。大會宗旨是展示全球數學教育的最新進展、交流全球數學教育問題的相關信息、學習作為學科的數學的最新進展并從中獲得啟示。
責任編輯:王維佳
校對:栾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