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不僅僅是因為他建立了一個影響世界的大帝國,更在于他讓華夏文明綻放于世界東方。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學藝術方面,唐朝的成就都是前所未有,也是影響至今的。即便是到了現在,唐詩300首仍然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必讀書目,一個個偉大的詩人,猶如浩瀚天際的群星,照耀着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在這群星當中,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其中有一顆格外的閃亮。這顆明星,他桀骜不遜,豪放縱逸,天馬行空,超凡脫俗,用他那蓋世無雙的才華揮灑着沖天的豪氣,用他那蕩氣回腸的詩篇書寫着盛世的山河。他擁有一個響徹千古的名字——李白。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公元725年。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成為大唐皇帝已經13年了,這一年,姚崇已經去世4年,後來成為楊貴妃的那個女子才剛剛六歲。一個24歲的青年,帶着遠大的理想和滿腔的豪情,離開了老家四川江油縣。史書上記載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就是初露鋒芒的李白。啊,你沒有聽錯。是仗劍去國。李白走到哪裡身上都要佩戴一把寶劍,因為他是懂劍術的劍術的,劍術到底高不高?我們不知道。不過他身上所背的這把劍,在他的詩歌中還真的沒少出現過。可見,少年時期的李白就是有一腔俠客的豪情的。
李白離開家鄉,一直向東,盡興的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不過他出去并不是去旅遊的,而遍訪名士,結交天下英豪。好讓自己的才華為天下所知,将來有機會得到重用,實現建立千秋功業的夢想。哎,有人要問想出人頭地可以去參加科舉考試啊!唐朝科舉制度已經很完善了。天下的讀書人,人人都有機會哦。哦,沒錯。是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可偏偏李白就是個例外。如果他要能參加科舉考試,那考個進士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偏偏他一直都沒有參加過。這說明他應該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學者考證,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葉城。這個地方位于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内。在唐朝時屬于西都護府管轄的安西四鎮之一。李白怎麼會在這個地方出生呢?中原地區的百姓有兩種可能會到這個地方,一個是犯了罪被發配到這裡,另一種就是經商來到這裡。而這兩種人的出身都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
這要是換别人肯定是好好的種自己的地,做自己的生意就得啦。可是李白就不同,傳說李白在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感覺到有太白金星入懷,就說我這個孩子呀。他不是凡人。那是太白金星下凡。于是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李白,字太白。所以李白從小,都沒有把自己當凡人。這次他出遊,他是帶着滿腔的豪情和無限的憧憬奔向光明的未來的。你也許會想,李白的心情現在就是這樣的:“世界,我來啦,我叫李白。我要做一番大事,我要功成名就。”沒錯,大多數有志向的年輕人都說過這樣的豪言壯語。可是如果僅僅是這麼說,那就不是李白啦。那李白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在李白的眼裡,哪能是我來看世界啦。那得是世界在歡迎我啊!你看。那天門山分列兩旁,整整齊齊排列着,就從地平線上冒出來了,我李白坐在這行船上,接受着兩邊的青山綠水夾道歡迎,不失為一件快事啊!我們聽聽,我們聽聽。李白就是這麼灑脫,這次東遊,他順江而下。途經今天的湖北、安徽、江蘇等地,當他走到安徽當塗縣的時候,寫下了這一首《望天門山》。
這次出遊,李白路過陳州,還去拜訪了一位名人——李邕。李邕是個在朝中擔任過重要官職的人。他看到這個年輕人性格豪放,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李邕可就不高興了,心說,哎——你誰呀?讀過兩本書就趕來給我扯七扯八。李邕表現得對李白愛理不理,有些厭惡李白的高調。李白看出來了,于是,臨走的時候,毫不客氣寫了一首詩給李邕。這首詩的題目是《上李邕》。開頭兩句就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就是說自己就是那一隻大鵬鳥,我的志願還遠大得很呐。我們聽起來好像都有一些過頭了,人家李邕,好歹也是前輩,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李白就是個書生而已嘛。李白呀,李白,你就不能低調一點兒嗎?哎,就是不能,因為這才是李白。
這次遠遊年輕的李白可是真的盡興啊!他出三峽,過江陵,下揚州、遊金陵。在這期間,他寫下了,《金陵城西月下吟》、《楊叛兒》、《長幹行》、《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虜亭》、《蘇台覽古》、《烏栖曲》、《望廬山瀑布》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以說很快,天下都知道有一個後起之秀叫——李白。可是,李白也很郁悶呐,因為他想進入仕途,建立功業。可是,現實卻無法滿足他的期望。
酒瘾安陸,蹉跎十年這一年李白來到襄陽。在這裡,他拜會了當時著名的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要大12歲,早已名聞天下,由于仕途不順隐居在鹿門山。當他見到李白之後,不禁驚歎,原來世間還有這等人才。于是和李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李白這次見到孟浩然之後,還有個意想不到的收獲,那就是孟浩然幫李白介紹了一門親事。讓他娶了許圉師的孫女許紫嫣。許圉師是誰呀?那可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雖然也有好幾十年了,但在當地可是大戶人家,有頭有臉的人物。于是,李白就在安陸定居了下來。就在這個時期,孟浩然離開襄陽去廣陵,李白在江夏的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時,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但是,李白是個能安定下來的人嗎?不,他還是沒有放棄夢想。不是說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就不能入仕做官了。其實,還有一條路可走,也是李白選擇的一條路——獻賦謀仕。在唐朝時期,還有一條可以被朝廷發現的途徑,那就是展示你足夠的才華,由社會上有名望的人推薦給朝廷。從而也可以得到朝廷的重要。于是,李白就準備把自己寫的文章獻給朝中的重臣争取機會。但是,李白是個書生,沒有身份,沒有地位,怎麼會認識朝中的大臣呢?哎?别忘了,李白的老婆許紫嫣可是之前的宰相的孫女,許家在當時可是認識不少大人物的。正好安陸的許家這一代又出了個能人,叫許輔乾,他曾經官至光祿卿,屬于朝中的重臣之一。但是,官員選拔任命這種大事兒可不歸他管。不過,他可以牽線搭橋,推薦了李白給當時的宰相張說。
李白欣喜若狂啊!憑借李白的才華,隻需要有個機會就夠了。于是,他打點行裝離開安陸,奔長安而去。不巧的是張說正在病中,便囑托他的二兒子張垍接待了李白。沒有想到這個二公子卻是一個嫉賢妒能之輩。他想方設法疏遠李白。李白從初夏等到深秋,一直再沒有見到張垍。沒辦法,隻好又打道回府了。這次遭遇使李白弄清了世道:即使在聖主治下的盛明時期,也是“行路難”啊。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白,早已在長安窮困潦倒,結果什麼工作也沒找到。隻好經洛陽南下回安陸去。當他走到洛陽,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元丹丘。這位元丹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長,他在蜀中學道的時候就認識了李白。李白見了元丹丘,吐出了一肚子苦水。元丹丘就勸他,可能時機未到啊!如果,朝廷這邊機會少,你是不是考慮一下地方的官職。哎?也對呀!我李白求官,一下子就跑長安去見宰相,那宰相那麼忙,沒見到不也很正常嗎?天下找他的人多了去了,我又沒有比别人更有背景。人家憑什麼幫我。嗯,如果從地方幹起,逐步被朝廷了解應該也是退而求其次的途徑嘛。
李白是茅塞頓開啊!這次他告别了元丹丘。李白再度回到安陸,這一次,他将目标轉向了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山南東道采訪使韓朝宗。韓朝宗的級别其實也是很高的,如果能得到他的青睐,那李白可是前途無量啊!于是,李白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與韓荊州書》。這是一封自薦信,寫得氣勢如虹,氣概淩雲啊!如果你什麼時候需要些自薦書,向别人推薦自己,若沒有足夠信心。你就去讀一下李白這篇《與韓荊州書》,那文采、那氣勢、那文風和文章結構,讓人無懈可擊。文章開頭便用了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把這個韓朝宗給誇得,簡直捧到天上了。憑他的性格,讓他贊揚别人,那可就難了。他是會說自己“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這還是那個孤傲的李白嗎?沒錯,李白還是李白,但是他着急了,他太想走入仕途,謀求官位,能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了。
不過,這次李白把這篇《與韓荊州書》呈送給韓朝宗之後,一直石沉大海,再也得不到回應。這李白就納悶兒了。什麼原因呀?難道我文章寫得不好,還是韓大人沒認真看。最起碼也給個面試的機會嘛!到底什麼原因呢?這是個曆史之謎,我們也不知道韓朝宗怎麼當時想的。但是,當我們1000多年後認真再讀一次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并結合唐朝的推薦制度,也許會得到答案。因為李白的文字中透漏出了與官場格格不入的自負。從這篇文章看,李白在賣弄文采,在彰顯大志。韓大人擔心他的性格在官場上會遭到嫉妒,遭人陷害。到那時,别人說,這個人就是你韓朝宗推薦的。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因為唐朝的人才推薦制度中推薦人可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
不用說,這次李白又是無功而返。他也不禁仰天長歎,李白啊,李白,你空有滿腹經綸,蓋世的才華,但何時才能有出頭之日呢?李白在安陸的十年被自己稱為“酒瘾安陸,蹉跎十年”。這十年是李白過得非常郁悶的十年,他胸有大志、飽讀詩書,卻投地無門,自己都感覺到愧對自己的滿腹經綸。這十年也是李白最悠閑的十年,因為他沒事做,總想着投牒自薦,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可是,現實就像一場場傾盆大雨一次次澆滅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在這裡年裡,他以安陸為中心,他曾經北上洛陽,西進長安,遊曆大江南北,結識了衆多名人和騷客。反正,他就是一門心思。我要當官,我要做大事。
獻賦謀官,出人頭地
公元734年,李白遊東都洛陽,見到了東都的明堂,有感于它的宏大壯麗,寫下了《明堂賦》。明堂是武則天時期建成的标志性建築。當年武則天就是在明堂中舉行朝會、接見外國使節。可以說是國家的中樞政務中心。李白寫明堂賦是在歌頌開元盛世的社會局面,也是在為唐玄宗歌功頌德。同時也展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理想。我們不難看出,李白不是平白無故就去寫這篇《明堂賦》的,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趁着皇帝巡遊洛陽的機會,獻賦給皇帝,希望能被朝廷任用。可是,李白這次廢了老鼻子勁兒了,才把這篇賦送到唐玄宗李隆基那裡。但是和《與韓荊州書》一樣,之後就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這時候的李白心态早就像年輕時那麼浮躁了。他知道想得到重視,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打動别人的。至少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時機成不成熟啊!國家有沒有新的人才計劃啊!朝中的關鍵大臣有沒有舉薦啊!等等。所以,他沒有氣餒。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大大誇耀本朝遠勝漢朝,并投其所好,宣講道教的玄埋,因為唐玄宗時期非常重視道教,皇帝的兩個妹妹都做了女道士。這次獻賦,雖然也沒有能引起皇帝的高度重視,但是,這年的西行長安,他通過朋友協助向玉真公主獻詩,結識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妹妹,那可是唐朝社會最上層的人物了。看來李白的努力沒有白費,他一步步在接近唐朝朝廷的核心人物。
李白為了謀求官職,可說是遍訪名仕啊!這次,在長安他見到了已經近80歲的賀知章。賀知章不但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詩人,還是朝中的重臣。李白特地去拜會了他,并把自己的作品給賀知章看,請求指點。賀知章讀完李白的《蜀道難》和《烏栖曲》之後,不禁驚為仙人。對李白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谪仙人”,意思就是被貶谪在人間的神仙啊。有了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盛贊,李白的名氣越來越大。但是,當官嘛——不是你有才就能當的。朝廷得有需要啊。得有人才計劃啊!而且每年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都源源不斷的進入朝廷,實在是不容易。還沒有等到朝廷的那邊的消息。李白家裡出事兒。
我們之前說過,李白這十年居住在許家,就是那個當初他成親之時,許家為他們準備的宅院中。其實,可以說李白就是人家許家的上門女婿。但是,這十年的時間,李白除了寫詩、寫賦,到處自薦,基本沒有幹什麼事情。哦——不對,還有一樣,就是占了他幾乎所有業餘生活的愛好,那就是——喝酒。所以,我們在李白的詩中會見到大量描寫飲酒有關的詩句,什麼“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看來李白還是很灑脫的嘛!不過正在他灑脫地準備逐名于廣場的路上,他的結發妻子——許紫嫣卻意外的去世了。這件事對李白打擊很大,不但是因為他對結發之妻的眷戀,還有他不得不離開居住了10年的安陸的家。因為李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妻子已經去世,自己還有什麼臉面繼續住在許家呢?于是他帶着自己的子女一起遷居到了安徽南陵。
李白雖然沒有在長安了,但是他的作品已經傳遍整個長安城了,京城中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幾乎都讀過李白的詩文。一時間,可謂是朝野皆知的風雲人物啊。公元742年,這年唐玄宗改年号為天寶。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玄宗皇帝看了李白的詩賦。皇帝一看,哦——李白,這個名字好像在哪兒見過哦。哦——想起來了,他曾經獻上過《明堂賦》和《大獵賦》。對——對——對,這個人是個人才,那文章寫得太好了。好,那就召他進京。
哎——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該長出一口氣了。是啊!這年李白已經42歲了。他接到了朝廷的召命,一時間,欣喜若狂,不由得又開始縱酒放歌。等了這麼多年,朝廷終于知道藏在民間還有一位才華蓋世、博覽古今的李白,還有一個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的李白。他興奮之餘,揮筆潑墨,寫了《南陵别兒童入京》這首詩。放聲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李白怎麼會是長期身處在荒草之中的普通人呢?我應該是一代濟世能臣,像諸葛亮、像管仲、像謝安一樣。
這一年,李白正式進宮朝見唐玄宗李隆基,進宮那天,皇帝降辇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意思就是說賜給李白鑲滿七彩寶石的華貴坐具讓其坐着吃飯,還親自調羹賜給李白喝。可見,皇帝讀了李白的作品之後也被李白折服了。唐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唐玄宗大為贊賞,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擔任翰林待诏,職責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哎?你可能會說,皇帝這是幹什麼?這麼好的人才,你不任用,怎麼讓他專門給你寫詩娛樂啊!其實,這個你不必擔心。李白有才,大家都知道。但是文章寫的好,就能幫皇帝治理天下?這倒未必吧。至少說大家對李白的認同到目前還是因為他文章、詩歌寫得好,他沒當過官,沒有治理國家的半點兒經驗。想成為濟世之才那一直都隻是他的理想。到底怎麼樣?還有待于朝廷逐步考察吧。
官場失意,壯志難酬
在日後的日子裡,皇帝隻要有宴請或者外出郊遊,那李白一定在身邊。皇帝和大臣們吃飯的時候,喝了幾杯酒,就叫李白過來。“來來來,給大家現場寫首詩助一下興吧。”他們在外面打獵,射中了一頭鹿,皇帝高興,也叫李白過來,寫一首詩讓大家高興一下。反正,就是隻要皇帝高興了,李白就一定陪在身邊吟詩作對。很多人,看到李白受寵,也心生嫉妒,他們私下說:嗨吆——那位剛來的他會幹什麼呀!整天就寫寫畫畫,還終日喝得爛醉如泥,不過是給大家樂一樂嘛!誰還會拿他當盤菜。
沒錯,李白呀!他就是終日喝得爛醉如泥。我們都知道李白特别愛喝酒,他高興了喝酒,不高興了也喝酒。朋友來了喝酒,去朋友家了也喝酒。熱鬧了喝酒,寂寞了還喝酒。睡覺前喝酒,睡醒了接着喝酒。這李白呀,就是個酒鬼。因為喝完酒寫下了很多好詩篇,才變成酒仙的。
傳說,有這麼一天。正值牡丹盛開之時,唐玄宗、楊玉環(那時候楊玉環還不是貴妃。所以不能叫楊貴妃),他們在興慶宮沉香亭賞花作樂。他們覺得聽的都是寫老詞舊曲,沒有新意新意,于是就把李白叫了過來。可是李白早已喝得爛醉如泥,被人扶上馬送到宮裡的,連喝醉酒踩髒了的鞋子都沒有換。玄宗皇帝一看,哎呦,你的鞋子怎麼這麼髒啊!我賜給你一雙新鞋吧。 于是命高力士取一雙新靴子給李白,哪知這李白乘着酒興徑直就把腿伸到高力士面前,幹什麼?這不明擺着就是讓高力士幫他換上嗎?高力士心裡那個惱火自不必說,怎麼說人家也是堂堂堂内侍主管,别人想巴結着奉承着都來不及 ,你李白的的地位比人家低了不知多少個檔次,敢在太歲頭上動起土來。可是在這裡說這事兒,不是掃了皇帝雅興嗎?于是強忍怒火,彎腰替李白把靴子換了下來。
李白趁着酒興,揮筆寫下了《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這些詩都已經成了千古絕唱,讓皇帝和妃子都高興哦不得了。他高興了,有人生氣了,不用說,高力士就不開心。也為李白之後的遭遇打下了基礎。當然,這幾首詩确實是李白為皇帝和妃子賞花時,奉皇帝的旨意寫出來的,但是有沒有讓高力士幫他換鞋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因為,這種說法都是野史說的,正經史書上可沒有這麼記載。野史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大家心目中的李白就是這樣子的,就是這麼沒大沒小,就是這麼飄逸灑脫,即使這麼張揚跋扈。
到朝中做官,是李白一直以來的願望,但是,他想做的是幫助皇帝治理國家的臣子,而不是專供皇帝取樂的文人。時間一長,李白就厭倦了這種生活。以李白的性格,很正常。他怎麼會接受自己變成個娛樂工具呢?于是,他到處發牢騷,整天借酒澆愁。曾經幾次,皇帝傳他進宮作詩,他都因為喝醉了沒去。宮裡的人也都不喜歡李白。于是,就有不少人總是去唐玄宗那裡說李白的壞話。“那個李白呀!他整天隻知道喝酒,仗着能寫幾首詩,老是欺負我們這些沒讀過書的”、“他整天牢騷滿腹,好像天下都對不起他一樣,我看呐,他就是對陛下您不滿啊”、“陛下召見他,他都敢不來,這個人一點兒都沒有規矩,我大唐朝廷怎麼能讓這種人禍害下去呢”。唐玄宗聽着聽着,就想啊,也對呀!這個李白确實是這麼樣子的。于是就開始疏遠了李白,不再總算是叫他來作詩了。李白有些納悶兒,皇帝怎麼不找我進宮了。是不是覺得我的才華隻是進宮寫幾首詩太過浪費了,準備讓我擔任什麼重要官職啊!可是,李白沒等到這一天,他等來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
公元744年,李白收到了朝廷“賜金還鄉”的通知。什麼意思?就是給點錢,讓你回老家去。這裡不要你了。李白當時就蒙了。什麼,讓我滾蛋了,我這麼有才,這麼有能力,你們竟然讓我滾蛋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用了半生精力苦心謀求官職,沒想到是到朝廷之後确成了皇帝的娛樂工具,更沒想到的是,從當上這翰林待诏到被賜金還鄉隻有兩年的時間。我的天哪,李白簡直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是它已經發生了。被賀知章稱為“谪仙人”的李白,被迫懷着悲憤的心情離開了長安。
他做夢都想在朝廷中做一番大事,但是沒想到這麼快就被迫離開,回頭想想自己走過了的路,一個字“難”。他借酒澆愁,仰天長嘯,揮筆寫下了那一組千古佳作——《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 ,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他大聲地問天,問地,問自己: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
這一年,是李白政治理想破滅的一年,也是李白對現實改變看法的一年,更是李白寫作風格的一次重大轉折。這一年的夏天,李白來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見到了中國文學史上另外一位偉大人物——杜甫。李白比杜甫大11歲,當時李白的名氣已經名揚天下了,而杜甫正值風華正茂之年。兩人見面之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約好了下次還有一起出遊。同年的秋天兩位詩人相約見面一起遊覽了梁宋等地,他們還在這裡遇到了詩人高适,三人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暢聽人生理想。這次會面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詩篇。之後,李白再次漫遊天下,他南下遊覽金陵,寫下了《遊金陵鳳凰台》,仰天長歎“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他遊天姥山,寫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别》,悲憤地痛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什麼意思?就是說,“去他姥姥的,我李白怎麼能卑躬屈膝去侍奉那些權貴之人,讓我心情不舒暢呢?”他遊至嵩山,和岑勳一起在丹丘生家裡開懷暢飲,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将進酒》。他多次下宣州,寫下了《獨坐敬亭山》、《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等詩歌。
身陷亂世,晚年凄涼
天有不測風雨啊!繁盛的大唐帝國竟然在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北方天下大亂的時候,李白被迫帶着家人奔向南方,這一年他在廬山避難。遇到了正在南方地區招募人才打得永王李璘。永王李璘也是唐玄宗李隆基兒子,他見天下都亂成這樣子了,就像自己控制江東地區自立門戶,于是就到處招攬人才。李白想當官實現人生理想的願望再次被喚醒了,于是他就加入了李璘的的隊伍,為李璘寫了不少歌功頌德的詩歌。但是,最終,永王李璘被已經登基稱帝的唐肅宗派兵征繳而失敗被殺,李白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也被捕入獄。多虧了友人搭救,才沒有丢掉性命,卻背判流放夜郎。夜郎是非常荒涼的地方,而且是永遠不得回家。可憐的李白那年已經58歲了。大家都知道,李白這次流放也就是再也回不去了。
也許是上天眷戀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58歲的李白被流放的第二年,發生了一件事。因為關中地區遭遇的大旱,老百姓眼瞅着莊稼都要絕收了,但是老天爺就是不下雨。再加上安史之亂導緻百姓流離失所,社會一片蕭條。古人都信奉神靈,他們都認為這是凡間殺戮太重,老天爺看不過去了,天降災難。于是唐肅宗就下了一道聖旨,大赦天下。所有被判死刑的都改為流放,所有判流放及以下刑罰的都赦免。哎——李白不就是被判流放嗎?對,也就是說李白就在赦免的名單之内。帶着滿腔積憤的李白終于又重獲自由了。當時他走到了夔州白帝城,于是,懷着輕松愉快的心情,從白帝城出發,乘坐小船順江而下,就一個心思,回家……那首千古絕唱《早發白帝城》誕生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曆史留給李白的時間不多了,他重獲自由之後,往返于宣城和金陵等地,過着非常窘迫的生活。公元761年,窮困潦倒的李白因病再也無法周遊于幕府之間賺點小錢養家糊口了,他被迫去投奔了他的祖叔李陽冰。李陽冰當時是當塗縣的縣令,所以,李白晚年一直居住在當塗縣。到了第二年,李白的病越來越重了,他知道自己的撐不了多久了,于是,把自己畢生所寫的詩賦文稿交給了李陽冰。然後吟出了這位詩仙人生創作的最後一首作品《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挂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是李白自己為自己寫的墓志銘,也是李白一生的寫照。公元762年,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去世于當塗。
他少年聰慧、胸有大志,于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當他求官碰壁之後,摒棄了少年輕狂的傲氣,在安陸過了十年的蹉跎歲月,但他并未安于現狀,多次周遊天下、遍訪名仕,被前輩稱之為“谪仙人”,幾經波折,終于西入長安,走入仕途。可是,因為“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性格,被賜金還鄉,流浪于江湖。李白生在盛唐時代,卻也懷才不遇,因而他遊曆天下,嘯傲山水。他那蓋不住的才華承載着氣吞山河的夢想,奔走于大唐盛世。他帶着“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白發三千丈”的誇張,和“仰天大笑出門去”的飄逸,以及“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奔放,還有“狂風吹我心,西挂鹹陽樹”的奇想,寫下了吞吐日月、蕩氣回腸的詩篇,把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推到了一個前作未有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