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科技
/
科技強國 擔當有我
科技強國 擔當有我
更新时间:2024-10-12 07:19:44

科技強國 擔當有我(強化科技支撐彰顯大國擔當)1

長期以來,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科技支撐部門,中國氣象局以保障國家氣候安全為目标,在氣候變化監測和影響評估等領域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決策的能力,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治理,助力我國“雙碳”目标實現。

加強氣候監測 強化氣候變化科學研究

應對氣候變化,弄清“本底”,摸清“碳源”和“碳彙”至關重要。為此,中國氣象局不斷織密溫室氣體監測網。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在國家大氣本底站開展溫室氣體觀測,2016年開展溫室氣體衛星遙感觀測,經過近40年建設,中國氣象局于2021年發布國内第一份國家溫室氣體觀測網名錄,标志着國内首個溫室氣體觀測網基本建成。

如今,這個觀測網包括青海瓦裡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雲南香格裡拉、新疆阿克達拉、湖北金沙等國家大氣本底站、6個衛星遙感校驗站、40餘個國家級應用氣象觀測站(溫室氣體)。

在此基礎上,氣象部門穩步推進氣候變化檢測歸因等機理研究、全球和區域氣候系統模式開發、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等。

——核心數據自主。攻克長序列氣候資料難題,中國第一代全球大氣/陸面再分析系統及産品(CRA)正式業務化運行,打破了我國氣候變化研究對國外再分析産品依賴的局面;形成中國未來氣候變化預估數據集,完成不同排放情景下幹旱、極端降水和極端溫度變化預估及其影響風險評估。

——前沿理論突破。發展區域極端事件變化的檢測歸因核心技術方法,研制了分步指紋法、環流相似等新的歸因方法,量化人類活動及自然因子強迫的貢獻大小,初步完成中國區域極端事件在線檢測歸因系統的大框架建設,開展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診斷、檢測和歸因。

——氣候模式創新。次季節-季節-年際尺度一體化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關鍵技術實現自主技術可控,部分性能達到歐、美、日同類系統先進水平,對我國東部夏季降水、亞洲季風環流等的預測能力位于國際前列。

——啟動運行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在多個省份設立分中心,建成我國第一個“自上而下”反演大氣二氧化碳源-彙變化的碳監測同化反演核算系統,可以區分全球、中國區域、省市、格點等不同尺度的自然碳通量和人為碳通量,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撐。

發揮“智囊”作用 推動科學決策

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單位,中國氣象局全面參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部署和行動,在其中充當“智囊”。

十年間,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家适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以及“十四五”科技專項規劃等國家重大規劃、戰略和計劃的編制中,都能找到氣象部門的身影。

圍繞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内政外交的總體需求,氣象部門加強形勢和需求分析,針對國家重大戰略問題、氣候變化科學問題、國際氣候治理、“雙碳”目标等開展大量研讨,形成的決策咨詢報告為我國中長期發展戰略、綠色低碳發展、雙碳目标制定等提供重要科學支撐。

——面向糧食安全,全面推進氣候變化對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制度、病蟲害、品種适應性、産量和品種的綜合影響評估;建立不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農作物産量評估的定量關系模型,研發全國和區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農業損失評估模型。以黑龍江為例,氣象部門及時捕捉到全省積溫帶北移東擴情況,立足30年氣象資料,重新劃分全省六條積溫帶,為科學調整全省農業布局提供決策支撐。

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吳鵬

編輯:楊奧清

審核:王晨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