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負責解釋貴州的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野生石頭、野生空氣——解釋貴州野生的一切!1053種脊椎動物、8400多種野生維管束植物,每一樣都是傳奇。
對于一些動物名稱,不管是鳥、魚還是昆蟲,經常會出現一些怪異字,讓許多人感到頭疼。“長字讀半截,寬字讀半邊”的方法經常很有效,但也常常有例外的情況。有些字讀半邊都難以讀出來,比如說“蠼螋”,你知道該怎麼讀嗎?我來告訴你,應該讀qú sōu。
那麼“蠼螋”究竟是什麼動物呢?可能許多人未必知道。但要說二夾子,或是把照片或标本拿給你看,你一定會說“看到過,看到過,經常在門縫裡或菜葉上看到,就是不知道應該叫什麼”。
蠼螋不是某一種昆蟲,而是革翅目球螋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有大約1900種,中國已記載211種。
之所以叫“革翅目”,是因為它短短的前翅是革質的。很多蠼螋的尾部有兩個長長的鉗子,所以人們一般把它叫夾闆子、剪指甲蟲、夾闆蟲、剪刀蟲、耳夾子蟲等。你别說,蠼螋這尾铗就像在身後背了兩把劍,既能用來展示自己的風度和潇灑,便于吸引異性而實現求偶的目的,又能用來捕獵、對抗掠食者,起到“仗劍”的功能,還可以用于開合膜狀的後翅,啟動飛行本領逃之夭夭。若被惹急了,它會彎起腹部,亮出“兇狠”的尾铗,奶兇奶兇的,就問你怕不怕。
蠼螋一般體長4-35毫米,體狹長,略扁平,頭扁寬。觸角絲狀,為了感知外部環境,總是在不停地晃動。複眼很大,卻無單眼。口器咀嚼式,兩隻“大牙”看起來還有些吓人。前胸背闆發達,方形體表革質,有光澤。前翅特化為極小革翅,通常都夠不着腹部第三節。扇形膜質的後翅在靜止時通常折疊于前翅之下。有些種類的蠼螋完全沒有翅膀,隻會在地上或牆面上爬。
蠼螋
大部分蠼螋父母都選擇了自己潇灑的生活方式,雄蟲隻負責交配,而雌蟲産卵以後也完成了作為母親的職責,讓它們的孩子們去自生自滅。也有些種類的蠼螋母性非常強,雌蟲在石頭或木頭下的“巢穴”中一次産下30-50粒卵後,會留下來照顧自己的卵和若蟲,有規律地隔一段時間就把卵上下舔一遍,清潔蟲卵,防止蟲卵長黴,還會保護若蟲免遭掠食者攻擊,算是一位負責任的媽媽了。
蠼螋屬于不完全變态生物,卵孵化成幼蟲後,不經曆蛹期過程,直接從幼蟲通過4-6次蛻皮後成長為成蟲。這個過程說起來輕巧,卻可能得花上1年的時間。在寒冷的地方一般一年一代,以成蟲越冬,而溫暖的地方可以一年兩代。那些母性強的種類會為幼蟲覓來合适的食物,甚至把自己吃下去的食物反刍出來喂哺若蟲。但一旦若蟲經過數個齡期後(成長階段),母親的母性本能會突然消失,狂躁地吃掉那些生長相對緩慢、身體較弱、還沒來得及離開巢穴的若蟲。這一看似兇殘,甚至“滅絕人性”的做法,對該種群的發展恰恰是有重要意義的。大自然的法則本身就是弱肉強食,适者生存,隻有那些真正的強者将基因遺傳下去,才是對種群的存在最大的貢獻。
蠼螋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通常生活在樹皮縫隙、枯朽腐木中或落葉堆下。蠼螋畏懼光線又非常敏感,它們喜歡在夜間活動,并有趨光飛行的習慣。雜食性或肉食性,主要捕食果樹害蟲,可以捕食40多種小昆蟲,如棉鈴蟲、紅鈴蟲、斜紋夜蛾、棉蚜等。蠼螋吃蚜蟲,一隻蠼螋成蟲一天可捕食200多隻棉蚜。有的專吃某一種昆蟲,還有的吃農作物害蟲,如蘋果蠹蛾的毛蟲。少數種類為害花卉、儲糧、儲藏果品、家蠶及新鮮昆蟲标本,有的種類還是蝙蝠和鼠的體外寄生者。許多種蠼螋因為危害農作物,直接被歸為害蟲,如歐洲蠼螋和澳大利亞蠼螋。在古歐洲,人們認為蠼螋能爬進人的耳朵裡,沿着耳道一直爬到大腦裡産卵,在中國也有類似蠼螋會鑽耳朵的傳聞。并且蠼螋英文名earwigs來自古英語,意思正是“耳朵昆蟲”。那麼問題來了,蠼螋真的會鑽耳朵嗎?先留個懸念,文章最後作答。
世間的物種都有它們生存的智慧,敵與友也是相對而言的,隻是看你是否懂得尊重事實,尊重生命。
圖片來源:Welcomewildlife
關于蠼螋,這些冷知識你也許感興趣:
蠼螋有特殊的逃命技能
蠼螋的腹部第3節、第4節處有一個腺囊,可以産生一種很臭的氣體,噴出有毒的苯配混合物。當它們遇到攻擊時,會倒地裝死。如果敵害繼續靠近,它們便噴出臭氣,讓敵人不願再靠近,為逃跑争取時間。
蠼螋“男女有别”
獨一無二的尾铗是蠼螋的雌雄标志,雄蟲的尾铗又大、形狀又複雜,雌蟲則相對“低調”很多,就如同妹子“并着腿”含蓄内斂,漢子“叉着腿”武威霸氣。
雌雄蠼螋 圖片來源:MDC Discover Nature
最後回答文中問題:其實,任何小蟲在特定的條件下都有進入耳中的可能性,但人耳并非蠼螋喜歡的場合,所以大家不必過分擔心啦!
(撰文:冉景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