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餘飯後扯淡時,一句“還沒去看”,會讓你和好友的聊天一秒陷入尴尬。
今年,史無前例地有8部電影紮堆春節檔,尤其是《流浪地球》7天就破20億票房的表現,令不少網友感歎,看電影已然成為新“年俗”。且慢!這個說法,在DT财經數據新聞編輯何書瑤眼裡,是需要“糾正”的。為此她在2月20日晚間直播的“春節電影票房消費大數據沙龍”上,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線上沙龍由第一财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DT财經主辦。
看電影已成新“年俗”?
整體票房隻是微漲1.1%
對此,何書瑤的解釋是,這與三四線城市近年在春節檔票房市場的戰績有關。電影票價反映了電影市場供需之間的此消彼長,在春節大背景下,不同城市的票價漲幅與大量的人口流動有着緊密關系。“三四線城市平日觀影人數較少,對于它們來說,春節檔成了‘集中撈金’的好時機。”
她介紹,2016年春節一線城市票價漲幅是4%,二線城市上漲了7%,體現在實際購買上,這兩個數字消費者幾乎是察覺不到的。然而随着票價漲勢一年更比一年強,2019年春節檔,一線城市也卷入漲價潮,環比漲幅達到21%,二線城市突破30%,更誇張的則是三四線城市39%的環比漲幅,妥妥趕超北上廣。
春節檔電影漲價已成常規,2019年各線級城市漲幅創新高
“集中撈金”?
“小鎮青年”的價格敏感度被低估
不過她也指出,在票價上漲的情況下,今年三、四線城市的春節檔票房同比也有下降,同時觀影人次也在各線級城市中下降最多,降幅都在13%左右;二線城市的觀影人次也從5500萬降至4800多萬人次,跌幅最大城市的前兩名台州、東莞,甚至突破了20%的跌幅。
低線城市大年初一票價最貴,但後續面臨下調
這樣的數據反應,令何書瑤得出了有必要糾正“看電影成新年俗”的說法,畢竟多數人去電影院還是看重“性價比”的。她認為,返鄉青年的“價格敏感度”被低估了。面對辣手的票價,一些網民自嘲,你們在大城市還有閑情逸緻反複鑽研《流浪地球》的bug,“咱小鎮青年就隻剩‘坐等視頻網站上線’的份兒了”。
《流浪地球》
戳中了投資人的痛點
第一财經日報特稿部商業人文記者陳漢辭的觀察,從投資人的“坐不住”出發。
她聽說有創業影業公司投資人吐槽,回家過年第一天就被老父親臭罵,“你一年花出去那麼多錢,過年拿回來幾分錢?一個做電影的還不如家樓下小賣鋪老闆賺的多,人家年底也拿回來十萬、八萬的!”
在她看來,這是經曆資本狂逐後,影視行業泡沫逐漸破裂的煎熬。“就好像一個被巨富狂寵、又突然被抛棄的女孩遇到的窘境,她開始反思,一個行業的魅力,根本還是在自身素質的修煉。”
她認為,《流浪地球》特效所引發的震撼,戳中了漸離的、焦慮的投資人的痛點。
有着科幻夢的制片人龔格爾,早在劇本階段就讓負責特效和美術的人員參與進來,并請來四位科學家為劇本把關。這些暢想最終使得《流浪地球》置景展開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于15個足球場,僅道具就做了1萬件。而該片的後期特效制作,參與者有3000多人,整個制作過程有7000人參與。她還透露,該片主創團隊有記錄日志的習慣,這些記錄将值得那些開始對科幻片發起總攻的投資者們學習。
她援引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岩去年發布的《2018科幻産業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科幻影視産值超過140億元,2018年原創産業勢頭迅猛,産業結構也出現巨大變化,去年上半年産值已接近100億元;科幻閱讀市場2017年産值總和為9.7億元,2018年半年總量已接近9億元;讀客、《科幻世界》等機構出版的科幻系列銷售碼洋2018年已追平甚至超過了2017年全年總額,期刊碼洋近1300萬元,較2017年同期增加16%。
不怕“跟風”
一個成熟産業該有的樣子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科幻類影視項目所需要的内容土壤并不稀少,一波科幻類的影視項目已在路上。”對于接下來可能出現的“跟風”場面,她也持積極态度:“‘跟風’的好處就是,當大量科幻題材的項目出現,無論這些項目是成功還是失敗,其制作數量都将決定中國電影工業的基礎形成。”
而電影工業基礎的建立一旦形成,中國電影也就有了變強的紮實基礎,無論是科幻類、還是喜劇類、還是愛情類、玄幻類題材,都可以建立一套經驗體系與工業體系去把控投資風險,從而創建起可循環的現象級IP的可能性,有了超級IP,才會有中國的迪士尼、才會有真正的電影小鎮。
她認為這才是今年中國電影春節檔與《流浪地球》火爆的最大意義——讓投資者看到希望。隻有投資的風險可控、收益率基本可以預判,才是一個成熟的電影産業該有的樣子。
欄目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劉璐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