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闆橋寫的“難得糊塗”四個字,是廣為人知的行書作品,筆畫拙重頓挫,形态傲峭怪異,“難”是古體字,“塗”字少一點。
下方的落款:“聰明難, 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着,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以及左邊落款:“ 乾隆辛未秋九月十有九日闆橋。高低錯落,拙中見巧,與“難得糊塗”四個大字形成一幅多樣而統一的書法作品。
從字幅上标明的時間看,這幅字寫于乾隆十六年(1751),當時鄭闆橋正在山東濰縣當知縣。在當時黑暗的官場上,一向剛毅直率、清正廉明的鄭闆橋很吃不開,不僅孤掌難鳴,而且常常受到惡勢力的嘲諷、刁難。
他一面以嬉笑怒罵來進行抗争,一面又悲觀無奈,因而難免産生了厭世思想。這時他的情緒,是壓抑、苦悶、孤獨、自嘲、彷徨、悲觀、痛苦交織在一起。就是在這種情緒下,他寫了“難得糊塗”的字幅,不久便辭官歸隐。
落款中“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着,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七句,當是鄭闆橋對“難得糊塗”的解釋,即對自己處世哲學的種解釋。
款字的意思最耐人尋味:
“聰明難”, 要積極進取,清正廉潔,要“衆人皆醉我獨醒”當然難。
“ 糊塗難”,得過且過做個“阿混”,本來并不難, 但一個有良知的人,一心想勤政執法,為百姓做事,他心中并不願意做個“阿混”,因此想裝糊塗也難。
“ 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抗争不過官場的黑暗勢力,又不願昧着良心去“ 糊塗”這種“聰明”之後的“糊塗”更難。
款字最後一句“放一着,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在前面所述的種種“難”的面前,隻有小心從事,知進知退,不冒失,不惹禍,隻求心裡安甯,不求後世福報。
鄭闆橋的這種心理和處世哲學,既有積極的一面,即表現了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骨氣;也有消極的一 面,即看破紅塵的悲觀厭世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