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大鵬與飛躍在雜草叢上的小飛鳥,不同點就是:身體大小不同,所代表的認知大小也不同。然而它們也有相同點:起飛的時候需要外在條件。你看看大鵬需要借助海風的力量才能起飛,小飛鳥需要“怒而飛”,意思是使勁扇翅膀它才能飛起來。大鵬依賴“海風”這個外在條件,小飛鳥依賴“怒”這個外在條件,它們才能飛起來。莊大師稱這個外在條件叫“有所侍”,有所依賴之意。在莊子看來,隻要有所依賴,就達不到“逍遙遊”的境界。
拿大鵬和小飛鳥,來說明問題顯然不夠,莊子又翻出來幾個小故事。有一個人叫宋榮,宋榮這個人脾氣老好了,即使别人都稱贊宋榮,他也不驕傲。即使别人都罵他,他也不生氣。盡管這樣,莊子依然不滿意,覺得宋榮的境界還有待提高。在莊子看來宋榮懂進退知榮辱,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的情況下才修得的好脾氣。“懂進退知榮辱”,就等于“有所侍”,宋榮的這種好脾氣是不純粹的。
有一個人叫列子,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這個人直接“修仙”了,學會了禦風而行。但莊子依然直搖頭,覺得列子還有提升的空間。因為他和大鵬鳥一樣,飛行也需要借助風的力量,還是“有所侍”的,也不是真正的逍遙。講了這麼多故事,到底要說明什麼呢?大鵬、小飛鳥、宋榮和列子他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需要外在條件的加持,才能達到各自的目标。說外在條件也好,說“有所侍”也好,這些都是他們的執念。他們并沒有放下執念,做到“無我”的境地,離逍遙遊遠着呢?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不快樂,就是因為心中有執念,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各種欲望層出不窮,沒有知足的時候,想要得到的東西越多越不快樂。不妨放下執念,回歸到兩點一線的家庭和工作上面來,學會知足,就能快樂很多。
“無我”該怎麼理解呢?有一句話說的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暫且可以把“無我“理解成“無心”。無論你做什麼事情,目的性别那麼強烈,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實生活中好心辦壞事的有很多;一個無心之舉溫暖人的事也時有發生,這就是有和無的區别。就是說辦什麼事不要那麼刻意為之,刻意很容易變成執念。莊子他老人家前面鋪墊那麼多,終于肯告訴咱們“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意思是人與萬物一樣,也是大自然的一員,做到順應自然規律,掌握季節更替的變化,就能達到“逍遙遊”。
逍遙遊有三個境界,做到“無我”就是至人,做到“無名”就是聖人,做到“無功”就是神人。接下來莊子又編故事,來說明什麼是無功和無名。話說堯把自己比作螢火,把聖人許由比作皓月,打心底崇拜許由,想把大位傳給許由。沒想到許由非常不樂意,說“你把天下治理的非常好,為什麼還要把位置傳給我,我可不要那些虛名”。許由覺得堯玷污他的耳朵,于是去河邊洗耳朵去了。許由不貪圖美名,這就是“無名”,該怎麼理解呢?俗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了好事的人,不想着以後得到什麼報答。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想着受益,由于遲遲得不到回報,往往這件事就會半途而廢。你隻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吧,能得到就得到,不刻意的去追求。
傳說姑射山上住着一個女神,她不吃五谷吸風飲露,騰雲架龍遨遊四海。她道行非常深,因此附近的人不生病,年年五谷豐登。偏偏有一個叫肩吾的,偏不信有這樣的女神,于是他向連叔請教。連叔說“你沒見聽過,不代表沒有,那女神已經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天下自然而然得到治理。她都沒把管理當回事,沒有什麼能傷害她得了”。女神的故事對應“無功”,這是一種“無為”的境界,神人不把管理當回事,不刻意去管理附近的人和物,就能很好的得到治理,這跟漢初“無為而治”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瞎折騰休養生息,讓社會自然向前發展。
莊子把老子的“無為”分成了“無我、無名和無功”,使“無”的理論更加具體。請允許我,盡量用看得懂的文字,讓大家理解一下“三無”,并做一個文章總結。生活中人們追求各種欲望,無非就是功名利祿,好像永遠得不到滿足,總覺得活得累不快樂。唯有跳出功名利祿的束縛,不去刻意追求才能解脫。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學着接受自己的平凡,學着知足,學着放下,讓“可求”的欲望變成“可遇”的狀态,大概就能快樂起來,這樣才能盡量做到“無我無名無功”,然後達到“逍遙遊”之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