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博國學
是否有明确的目标
不成熟的人,像一艘沒有帆的船,風往哪裡吹,他就往哪裡走。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終究無法到達彼岸。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無論是做什麼,都需要有一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沒有目标随波逐流,人生終究會變成一盤散沙。
從小立志做“聖賢”的王陽明,以“唯讀書學聖賢耳”為畢生追求。年少時,他博覽辭章,飽讀經書,遊觀塞外,經略四方。接着,他潛心修道,精研朱子學,專于“格物緻知”。
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弟:你想要做到什麼事情,得到什麼東西,立志都是第一步,打基礎更是其中關鍵。
是否還特别在意别人的閑話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不是過給别人看的。隻要問心無愧,就不要在意太多。
古人說“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用去解釋什麼,默默地把事情做好,那些質疑你的人終究會啞口無言。
太在乎别人怎麼看,往往會迷失自己的方向。王陽明曾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
生活中很多情況,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會收到一些“閑話”,這時我們隻需要走好自己的路即可。
王陽明心學剛創立的時候,被很多人斥責為異端學說。但是王陽明卻絲毫不以為意,繼續講學,無辯止謗。後來陽明心學和程朱理學分庭抗禮,這些人自然就無話可說了。
是否容易情緒化
情緒是最大的敵人。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能力為零,整個人是不受控制的。
這時候說的話,做的事,隻能傷人傷己。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往往需要很高的修養和技巧。
王陽明平定甯王之亂的時候,很多老将不服氣,在軍營外面百般謾罵,尋釁鬧事。但是王陽明絲毫不為所動。
王陽明說:“忿怒之類的偏頗情緒,人心之中怎麼會沒有呢?隻是不應當有而已。平常人在動怒時,控制不住感情,便會怒得過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體了。”
平時在小事上刻意地磨煉自己,控制情緒,時間長了,人看問題就不會那麼偏激,慢慢地就有了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質。
情緒不要積累,出現問題及時溝通。或者在發怒的時候,選擇暫時避讓,深呼吸,等情緒平複下來,再做決定。
是否還好高骛遠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不成熟的人總是好高骛遠。手邊的事情沒有做好,就幻想着自己可以實現抱負,走向人生巅峰。他們設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标,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而不去實踐。
王陽明曾言:“我輩緻知,隻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隻随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
我們今天領悟一點,明天在這一點的基礎上接着領悟,堅持下去一路延伸到底,才是學問。
就像是澆樹一樣,剛開始澆灌小樹苗,要用很少的水,後面樹苗長大一點,就可以多用點水,等到樹苗長大,可以合抱的時候,就可以用一桶水。如果上來給小樹苗澆一桶水,很容易會将樹苗淹死。
所有的成就都需要時間來鋪墊,飯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踏踏實實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能讓自己不斷提高、不斷進步。
物欲是否過盛
現在分期付款服務遍地皆是。于是很多人開始去嘗試自己負擔不起的奢侈品。不成熟的人,總喜歡用外物去裝飾自己,覺得自己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幸福。
但人生并不是加法,而是減法。
王陽明曾說:“吾輩用功,隻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欲,便是複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欲之昏蔽;減盡人欲,便回複良知之本體了。外物的填充抵不過内心的空虛。
人們為了外在的東西,終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終失去内心的安甯,成為欲望的囚徒,實在是舍本逐末。
人生幸福的真谛在于錢财夠用,孝順父母,親近朋友,熱愛自然,這些不需要太多物質的平常生活。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順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安甯就好。
主播:晏嬌
聲音工作者,聲音愛好者
用聲音塑造不同的角色,用聲音與你陪伴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