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中有許多品種,旗降與焓紅,本屬同一石種,最初是沒有焓紅這個分類的,統稱旗降石。
焓紅,最早指的是經過石農鍛燒後的粗劣旗降石,據說經過鍛燒,可以改變其石質——不過我也看過一些鍛燒後的焓紅,沒發現它的石質有什麼提升,不知道以前石農是怎麼想出這麼個法子的。由于鍛燒後的旗降石顔色發生改變,變成了紅色的,所以石農将它們稱為焓紅(焓,在福州方言裡是火燒的意思)。
由此,在旗降石的品種裡,衍生出了焓紅這一品種。到後來,人們将旗降石中粗劣的石頭,也歸入了焓紅之列,于是旗降石逐漸分為了兩個品種。實際上,現在石農已經很少鍛燒石頭了,所謂的焓紅,更多的是指粗劣的旗降石。
好了,既然分為了兩個品種,必然要将兩者進行區分。僅僅用粗劣一詞進行區分,顯然過于模糊,究竟如何辨識呢?
既然是以質地為劃分的标準,當然辨識的辦法也應該是質地。
有人以外觀作為劃分的标準:
石質純淨、少雜質、色彩鮮明(旗降一般為單色、雙色或三色、色彩多為塊狀,界線分明)者為旗降;反之,不夠純淨、雜質多、色彩混雜(多色、雙色或三色時色彩多為淩亂的交叉分布、或呈條狀網狀的紋理)者為焓紅。
這種方式當然大體上能将兩者區分開來,但是,當面對處于兩者之間的石頭時,就會出現分歧。另外,有的石頭具備了前者的外觀标準,其質感卻仍感覺粗劣,而有的石頭雖然外觀上屬于後者,但質感卻很好,如果按上述的标準劃分,顯然不盡合理。
對此,我和石上歌等人進行過交流與探讨,我們認為,粗劣與否,應該以質感為主,外觀為輔。而判斷質感最直接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刀感。
以刀感來看,旗降石刀感韌而爽,石上歌用“棉硬”來形容,看起來兩字是矛盾的,但正是這種矛盾,恰好體現了它的刀感。以篆刻來說,刻刀在石面上推過去,刀易入石,有一種“棉”感,但推行起來卻感覺到一股阻力,也就是“硬”感,我覺得用“韌”來形容可能比較恰當。
這種刀感,刻起來手感非常舒服,因此,旗降石是公認的壽山石中刀感最好的石種之一。另外,刻刀在旗降石上沖刀時,聽不到明顯的聲響,這種聲音,換一種感官形容詞來說,是一種柔順的聲音。而焓紅石的刀感硬而脆。焓紅石在壽山石裡硬度是相對偏高的,所以篆刻的時候,行刀感覺到明顯的“硬”,有點接近于相對粗一些的青田石的硬感。
與旗降石的硬感不同的是,它還有一種脆感,也和相對粗的青田石的那種脆感類似。刻刀在石面上沖刀的時候,石屑粉飛,發出清脆的“嘎嘎”聲。
當然,這種感覺畢竟是一種感官上的感受,用文字無法直觀的體現。但是,可以用圖片來比較刀痕及石屑。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
旗降石的試刀效果圖
首先,找出典型的旗降與焓紅石,分别用刻刀試刻。
下面這對章是典型的、毫無疑問的旗降石,我分别在印面上刻了幾刀。
注意看石屑,它們基本上就落在刀痕附近,并且象是刨子在木闆上刨出的刨片一樣,薄薄的呈卷曲狀。
接着我們找一塊典型的焓紅石,試一下刀
下面這塊是典型的、毫無疑問的焓紅石。
注意看石屑,雖然也有部分石屑呈薄片卷曲狀,但是還有很多呈棱角分明的小顆粒狀,并且由于蹦彈,顆粒狀的石屑飛離刀痕較遠距離,從大圖上可以看到,幾乎整塊石面上都是石屑。
上面是篆刻刀的試刀效果。有的朋友是不刻印隻雕石的,可能少用刻刀,那麼用刮刀試刀的效果兩者又有什麼分别呢?
本文精選自臧天園壽山石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