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和家庭有沖突?内卷嚴重的堅決不去,法律糾紛多的謹慎選擇,上司有“PUA”傾向的盡量繞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職業規劃和家庭有沖突?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職業規劃和家庭有沖突
内卷嚴重的堅決不去,法律糾紛多的謹慎選擇,上司有“PUA”傾向的盡量繞行
當年輕人開始對雇主“反向背調”……
專家認為,此舉使人崗匹配更加精準,有助于求職者職業發展,是重塑職場生态的一股新風
應屆畢業生喬林剛面試了某大廠,憑借事先收集的“情報”,他全程應對自如。然而,意向部門的面試官讓他印象不佳,多方調查後,他果然在一份“互聯網行業領導黑名單”上發現了對方的名字:此人經常打壓下屬,團隊氛圍壓抑,新人負責“背鍋”。喬林果斷放棄了這個offer。
喬林的“避坑”經曆并不鮮見。當下,大批主體意識強烈的00後步入職場,他們不甘于被動接受公司的選拔和背景調查,而是主動出擊,利用強大的信息網絡對雇主展開“反向背調”。記者采訪發現,比起大廠“光環”,年輕求職者更在意“氣場合”“被尊重”,更關注領導風格、企業文化等軟性指标……反過來,這股新風也正在重塑職場生态。
“反向背調”為何受年輕人青睐?他們怎樣調查雇主底細?企業如何做出反應?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多維度為意向雇主“畫像”
将求職目标鎖定在互聯網行業後,喬林把閑暇時間都給了職場社交軟件。“官方信息太空泛,鮮活的日常工作細節才有參考意義。”通過在職和離職員工的分享,他了解到哪些公司試用期待遇好,哪些公司晉升機制明朗,甚至還打探到一些企業架構調整的内幕。
各種社交平台是他的“背調”神器。去年,一份名為《公司作息表》的共享文檔廣為流傳,喬林從中了解到千餘家熱門企業不同崗位的作息安排,細化到午餐時間、有無周報等,他借此篩掉了兩個加班嚴重的大廠團隊,同時也補充了幾條新數據進去。“以前這些隻能聽人力資源工作人員描繪,現在大家互幫互助,讓信息流動起來,有效降低了試錯成本。”
法律專業畢業生胡康,把實習看作最直觀的“反向背調”。“企業文化滲透在每一件小事中,體驗過才知道是否契合。”幾份實習帶給胡康的,還有一群履曆相當的夥伴,以及靈活可靠的消息網絡。每當“背調”遇到瓶頸,他總能在實習群中找到答案。“我曾想通過暑期實習進入某心儀律所,一位已經入職的姐姐透露,最近項目多才大量招人,但留用名額極少。我及時打住,以免白白浪費時間。”
對于在某普通高校學習金融的楚越來說,天眼查等商業信息服務平台是開展“背調”的主陣地,“被公開讨論的隻有大企業,以我的學曆背景很難進,而摸清小企業情況隻能靠自己。”
一方面,她會逐一分析注冊信息、股權結構、投融資情況等資料,從而推測出公司規模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法律糾紛和行政處罰也是她關注的重點。“就像我們不會把黑曆史寫進簡曆,雇主也不會在公開宣傳中自曝其短,‘反向背調’就是為了規避潛在風險。”
從“被挑選”到雙向奔赴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在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争之下,“反向背調”何以日漸風行,甚至成為00後的求職标配?
“00後心目中‘好工作’的标準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稱,作為互聯網原住民,新生代求職者思想特征鮮明,崇尚寬松自由的環境,追求更具創造力的崗位,而這些“非傳統因素”隻能靠“背調”去印證。“在大數據的加持下,這個目标可以憑借強大的信息檢索能力來實現。”
雖然早就聽說過“反向背調”,但喬林一直有些不解。在他看來,求職是一場“雙向奔赴”,背景調查也無需區分“正向”和“反向”。
除了篩選公司,充分的“背調”還讓楚越在面試中化被動為主動。在一家民企接受總裁面試時,她着眼于該公司剛開拓的一項新業務,抛出一個角度巧妙的問題,讓對方眼前一亮。
胡康覺得,“反向背調”的過程,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起初職業規劃是模糊的,在先後體驗了各大律所、法檢系統、公司法務之後,我才漸漸明确自己想做一名律師。這段經曆讓我學會結合自身特質去衡量一份工作,也讓我真正走出象牙塔,開始為自己負責。”
“‘反向背調’的興起,是就業市場更加成熟的表現,這将進一步提升雙向選擇的效率和成功率。”王霆說,對企業來說,求職者基于“背調”做出的理性選擇,使人崗匹配更加精準,降低了招聘成本。從長遠計,無論對于年輕人的職業發展,還是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反向背調”都大有裨益。
推動職場環境進一步完善
重視自身權益、不迷戀大廠“光環”、旗幟鮮明反對無效加班……以“反向背調”為起點,年輕求職者正用個性化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期待,重新塑造職場面貌。
據胡康回憶,實習時他曾碰到一位熱衷于搞團建的領導,但所謂團建實則把大家拉到酒店變相加班。實習結束前最後一次團建,當公司統計參與人數時,一位實習生在群内明确拒絕,其他人紛紛附和。後來該公司秋招時,同期的二十幾名實習生都沒有再投簡曆。
“從取消大小周到告别996,改變正在發生。”某互聯網公司人力資源工作人員高桐桐向記者介紹,為回應求職者的“反向背調”需求,不少企業也在主動打破屏障,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例如,通過“企業開放日”,邀請應屆生提前感受公司氛圍;在宣講會上,請剛入職的員工分享工作狀态,并組建校招微信群,由人事專員解疑釋惑。
“‘反向背調’十分必要,但求職者也要審慎把握。”王霆提示,在社交媒體上,一些匿名信息真假難辨,很多觀點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甚至是單純的情緒宣洩,如離職員工的負面吐槽。求職者要提高甄别能力、擴充信源,不能照單全收。
王霆建議,在“背調”過程中,不能被海量信息牽着鼻子走,要抓住關鍵。“首先應關注雇主的品牌,以及背後體現的價值觀,如是否重視人才,是否有社會責任。在價值觀一緻的基礎上,再依據所掌握的可靠信息,對未來的發展預期和職業通道做出推斷,而不是單純以薪資水平、工作強度來衡量一個崗位。”(部分受訪者為化名)(記者 陳曦)
來源: 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