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可以跨越黃河嗎?讓大家失望了,@工程師天張隻能說:目前沒跨過去。
網友很吃驚,這怎麼可能?以前運河裡的南北漕運的船隊是怎麼跑的?現在我們是基建狂魔,跨黃河這還算個事兒嗎?
京杭大運河被黃河一分為二,黃河以南通航,以北不通航
01
淮河能跨,黃河也能跨嗎?有網友不信,反手就給我一巴掌,舉了大運河過淮河的例子。
淮河與大運河航道立交,大運河在上,淮河在下
當大運河到了淮河這裡,由于運河水位比淮河的高,所以我們建成了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立交工程,直接南北橫跨淮河河道,在上方6米懸空的位置修了一個運河航道,完全把大運河跟淮河隔離開,各行其道,互不幹擾。
俯瞰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立交工程
淮河上方6米懸空的京杭大運河航道
既然淮河都可以跨,黃河就不行嗎?那咱們就到山東境内大運河與黃河的2個交彙點上去看看,一處是東平湖的北出口,另一處是魯運河,現狀是什麼樣的呢?
大運河與黃河的2個交彙處
先看第一處,東平湖出口進入黃河河道之前修建了龐口防倒灌閘,這種閘門沒有通航的設計,沒法行船進入黃河。
東平湖出口的龐口防倒灌閘,保證東平湖洩水入黃河道暢通
再看第二處,魯運河從南往北流到黃河南岸附近的紅廟村,與黃河并沒有連上,所以也不可能通航。
有小夥伴認為:簡單粗暴,直接連上不就完了,這樣不行嗎?還真沒那麼簡單。這個問題一會兒再細講。
02
大運河之前跨過黃河嗎?京杭大運河到底跨過黃河嗎?@工程師天張明确地告訴大家:跨過。很多人就疑問了,你這個工程師,怎麼說話前後矛盾?上一段你還帶我們實地看見運河到了黃河南岸就斷流了,怎麼出爾反爾呢?真的不矛盾,原因就出在黃河的“任性”上。
黃河離開山西、河南兩省交界的高山峽谷,就來到了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開始向東肆意奔流入海。
有曆史記錄以來,自西漢到現代,黃河在廣袤的華北平原、江淮平原上,曆經6次大的改道,影響深遠,最近一次是在清末鹹豐年間,原本黃河經過河南、安徽、江蘇等省份奪淮入黃海;結果黃河在河南蘭考縣銅瓦廂決口,河道再次北移,經過現在的河道,由山東東營進入渤海。這一改可就不得了了。
黃河曆次影響較大的改道
大運河的修建大家都熟悉京杭大運河開鑿于隋代,那時先後定都在現在的西安和洛陽,大運河也是分段開挖,南到杭州、北至北京,中間點是洛陽。這麼看,大運河與黃河的交彙處并不在現在的山東。
到了元代,定都北京,南北漕運再經過洛陽就繞大彎了,最便捷的方案在江蘇地界,運河不往西走了,而是直接向北,過山東、河北直達北京,于是開挖江蘇、山東境内的中運河、魯運河,然後跟河北境内已有的南運河連上就行了。注意,此時黃河下遊還是南宋和元故道。
不同時期的京杭大運河
黃河下遊南宋、元故道
黃河在江蘇、山東境内與新修的運河會碰頭。由于黃河水位比運河水位高,直接連上肯定不行,那樣黃河的泥沙就會灌到運河中,淤塞運河,怎麼辦?當時的人們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而這個法子現在的三峽大壩還在用,那就是——多級船閘。
多級船閘演示
當船隻從運河開向黃河時,從低往高逐級打開船閘,結果水面逐漸擡高,再借助人力拉纖,就把船隻拉到了高處的黃河。過了黃河,再反過來操作,從高往低逐漸打開船閘,船就自動通過,沿着運河繼續向下遊駛去。這種船閘當時都是用大塊石頭制作的,比如現在黃河北岸張秋鎮的荊門上閘還有閘口遺存。
魯運河張秋鎮的荊門上閘遺存
大運河跨越黃河進行南北漕運的難題也随之解決。
03
大運河北段斷航之前京杭大運河可以通過多級船閘的方式跨過黃河,為什麼現在就不行了呢?問題出在哪兒呢?
黃河在清末鹹豐年間的改道就是罪魁禍首。因為黃河洪泛,導緻此次改道,大量的泥沙沖進山東境内的大運河裡,結果就是運河被淤塞,此時清末政府内憂外困,再無能力投入運河的疏浚,更談不上針對新改道的黃河重新設計建造沿運河的梯級船閘。至此,京杭大運河在黃河以北逐漸失去了通航能力,國家也不得不依賴海運實現南北物流運輸。目前隻有黃河以南的大運河,最北到濟甯梁山港還能通航。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山東濟甯段
大運河現在跨黃河可行嗎?如今我們的國力提升,所以大運河跨越黃河,實現北段繼續通航的問題再次被熱議。有人說我們繼續建船閘吧。船閘雖好建,但運行維護并不容易。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呢?
目前京杭大運河通航河段已到達濟甯梁山港,距離黃河隻有10公裡。前面提到的黃河與大運河交會的地方,黃河河床底高程時43.5米,成為地上懸河。
有水利航運專家就建議,兩側的運河河底控制在28米,參考運河跨淮河的立交方式,不過這裡是讓運河利用隧道下穿黃河,使運河上的淨空達到10米,而且隧道頂距離黃河還有5.5米厚的土。如此以來,既能确保黃河安全,還能實現大運河的全程複航,一舉兩得。
大運河下穿黃河隧道通航方案示意圖
你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