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極為常見,發病率以春秋兩季較高,病因以溶血性鍊球菌感染為主,且此類病變傳染性較強,間或在一個地區出現流行情況。勞累、受涼、煙酒過度、慢性病等為常見誘因。工作、居住于擁擠或通氣不良的場所,易傳播感染。鼻和鼻窦的慢性化膿性炎症、慢性扁桃體炎的小窩内,均有化膿菌存在,成為内源感染的誘因。在此病的恢複期,病人的血清中能産生抗體,故有一定的免疫性,但其免疫力較短暫而微弱,免疫作用不明顯。因此,一次急性發作後,多有2周左右的間歇期。如在2周内複發者,應考慮有其他原因,如過敏反應、風濕病等。急性扁桃體炎的感染來源于扁桃體小窩内的細菌,或通過飛沫傳染與直接接觸等途徑由外界傳人。扁桃體小窩内的細菌亦來源于外界。
塵埃中帶有各種病菌經口鼻吸入,附着于粘膜上,随纖毛運動移行至扁桃體表面,并可吸入扁桃體小窩内。經一次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發作後,如未徹底治愈,病菌仍存留于小窩内。當人體抵抗力減弱時,細菌則大量繁殖,産生較多毒素,破壞小窩上皮,使細菌侵入其實質中發生炎症。炎症多自小窩開始,再遍及整個扁桃體。小窩内上皮糜爛,同時扁桃體實質内有多核白細胞浸潤和普遍充血,使扁桃體明顯腫脹。各生發中心與實質及其他各處可發生多發性膿腫,位于扁桃體粘膜下的小膿腫,在粘膜表面可見黃白色斑點,并可穿破而成小膿點。
小窩内積留了由纖維蛋白、脫落上皮細胞、膿細胞及細菌等組成的滲出物,排出于小窩口外,緻扁桃體表面有黃白色膿點。小窩口排出的滲出物較多時,司融合成膜狀。從病理切片觀察,扁桃體生發中心内的小膿腫,常不與小窩相通,或由血行感染所緻;也說明急性扁桃體炎不僅為表層感染,整個扁桃體均可被侵及,并可引起暫時性敗血症。炎症消退後,生發中心的小膿腫處轉變為脂肪變性區,漸吸收複原。實質破壞較廣的部位,則有疤痕形成。
小窩内常遺留慢性潰瘍,扁桃體表面亦常留有疤痕。少數扁桃體内小膿腫可融合成為較大的扁桃體膿腫,或潰破至扁桃體周圍組織,引起扁桃體周圍膿腫等并發症。症狀輕重不一,以溶血性鍊球菌感染的症狀較重。潛伏期約3~4天。多突然發病,患者感全身不适,惡寒發熱,體溫可達38。40%,甚至40℃以上,頭痛、背部和四肢痙痛,并常伴有便秘和食欲不振等症狀。嬰幼兒可有腹瀉,體溫過高者将發生抽搐。同時,患者感有咽喉幹燥,繼而覺咽痛,先痛在一側,随即兩側均痛,吞咽時加劇,故飲食與講話均感困難。常感到咽喉部有粘痰,不易吐出。因舌咽神經的反射作用,可有同側耳痛。診斷以臨床表現及局部檢查可确診。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輔以對症治療。
本病相當于中醫的"風熱乳蛾",主要是風熱為患,新感而發,臨床以咽部疼痛,喉核紅腫,或表面附有點狀、片狀腐物為主要症狀。本病病變在喉核(扁桃體),形如乳頭,狀如蠶蛾,故名乳蛾、喉蛾。《重樓玉鑰·卷上》說:"此症曆肺經積熱,受風邪凝結,感時而發。"也可因邪熱傳裡,肺胃熱盛引起,風熱邪毒壅盛,乘勢傳裡,或平素過食辛辣炙博,以緻脾胃蘊熱較重,再兼感外邪而發病。當肺胃熱盛時,邪熱上攻咽喉,灼腐肌膜,煎煉津液,緻喉核紅腫疼痛,或有白腐物、膿液。風熱乳娥屬熱證、實證。病發初期屬風熱外侵,肺經有熱;病情進一步發展,屬邪熱傳裡,肺胃熱盛。治宜疏風清熱、消腫解毒,可用鎮逆白虎湯。
鎮逆白虎湯加減:生石膏(搗細),知母,清半夏,竹茹粉,木蝴蝶。
咽腫甚者,加昆布,海藻,以軟堅散結;咽痛甚者,加射于,牛蒡子,浙貝母,以清熱解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