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這道料理的名字起源于日本。當時的日本漁民在切生魚片的時候,因為有時候光看肉,辨别不出來,所以把這種魚的肉和它的皮用竹簽插在一起,所以就很直白的把這種行為叫做:刺身。
"刺身"這個詞雖然源于日本,但是最早的吃生魚片的記錄卻來自中國周朝的時候。這個吃法在中國并不那麼普及,畢竟中國地幅遼闊,好多内陸地區不知道也不敢嘗試。而島國日本就不同了,四面八方都是海,海産品豐富,所以很容易被接受。不過我們今天不是要講刺身,而且在我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突然就意識到,刺身還是蠻不簡單的......對魚來說。
疼痛是一種有意識的情緒,能保護有痛覺的動物,分辨造成疼痛的行為是否合理。所謂的"棍棒下出孝子",就是一種通過記憶疼痛而産生約束的行為。
一直以來,魚類都被科學界認為是沒有痛覺的。它們沒有意識,沒有複雜的大腦活動也沒有新皮質,一切就是為了活着并且繁衍後代。這個觀點就被廣泛用來怼那些極端動物保護者。但是其實魚類的大腦遠比我們認知得更為複雜。
虹鳟魚的骨骼系統與人類類似,因此有研究者将虹鳟魚進行了實驗。
首先得有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的虹鳟魚的嘴唇被注射了蜂毒;對照組的就在隔壁的普通鹽水缸閑逛。沒多久,實驗組的虹鳟魚開始躁動了起來,它們在缸内四處亂撞,還會主動找缸底的石頭來摩擦嘴唇;給它們注射了嗎啡之後,實驗組就停止了躁動。
由此,科學家們得到結論:虹鳟魚是有痛覺的,不止是因為反射。
金魚作為世界上飼養最多的寵物魚類,也被做過一系列的實驗。人家總說金魚的大腦隻有7秒的記憶,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金魚不僅有痛感,還能記住痛苦的感覺。它們能有意識的想起疼痛的感覺。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像高等脊椎動物一樣,魚的體内同樣有痛覺神經,來保證它們避免侵害。
2014年,法國波爾多大學也發表了一份類似的研究,證實小龍蝦具有類似人類"壓力"、"焦慮"、"緊張"等情緒,這說明連無脊椎動物,也有可能擁有意識。
極端動物保護者往往從"寵物"和"食物"的角度來進行闡述,這種切入點讓人擔憂。實際上就算問個普通人:"為啥你吃魚不吃貓?"對人們來說,一直都是這樣,壓根不知道怎麼去回答。現在知道魚也會痛了,極端動物保護者的論點他們看來就變得相對合理了。
寵物或者食物不應該從智慧的高低來界定,倒不如說是一直以來進化演變的趨勢。人類進化成了霸主,意識到貓狗可以馴化用來幫忙捕獵;牛羊也可以馴化,但是牛羊比較不方便作為寵物和助手,而更應該是食物,這些都是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制定出來的規則。
區别在于,它們對人類的作用。我們是地球的霸王,那就心安理得地接受,是我們祖先進化得好。當然我們必須保護地球,但這種常規的飲食就是進化過程中的選擇。
堅決反對虐待動物!!!但不反對人類正常的生活所需。相信虐待和為了生存而飲食,誰都能區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