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可謂是聞名遐迩,因硯石産自廣東肇慶市東郊峽谷南麓端溪一帶而得名,最早的端硯是發現于唐武德年間的箕形硯,至今已有1400年的曆史。
端硯自問世以來廣受曆代統治者、文人墨客、收藏家的推崇,由于利益的驅使,市面上的端硯良莠不齊,擺在文化愛好者面前的難題是如何辨别其真假?
梁金淩老坑端硯作品
書中自有黃金屋,莽莽找尋相關資料後發現3種較為簡單鑒别端硯真假的方法:一看石色,二看石眼,三看石品。紙上談兵,僅供參考,請看具體分析:
一看石色,古今有差别古代流傳至今的端硯大多被風化了,隻需拿一塊絨布蘸水在硯池上輕輕擦拭,再抹去積年的墨鏽後查看硯石的石色,端硯石至今為止主要顔色有三種:
一種是紫石,主要是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地開采的,相對來說比較常見。
清代蟹形綠端硯
一種是綠端石,最早是在北宋時期露天開采出來的,石色青綠微帶土黃色,還有的帶橙黃、胭脂色。最好的綠端石是翠綠色,細嫩潤滑,沒有瑕疵,較為名貴的品種,顔色容易跟吉林的松花石、甘肅的洮河石混淆。
一種是白端石,硯石呈乳白色,觸感細膩油潤,因硯石脆且硬度高,雕刻難度極大。從宋代末期開采,因為地處自然保護區到60年代禁采,自然是物以稀為貴。
清 鐘形白端硯
傳說古代還有人用過紅端石硯和黑端石硯,并沒有實據。
二看石眼,“無眼不成端”“無眼不成端”是自古以來端硯的評判标準之一,在1985年《廣東省肇慶市端硯地質調查報告》中提到端石“石眼”是一種含鐵質結構體,在成岩早期摻和進去,被礦物質或黏土包裹,最後形成不同顔色的外殼,譬如紫端、綠端。其中最為名貴稀有的當屬超過十圈同心圓包裹而成的鸲鹆眼,請看下圖:
鸲鹆眼
以下羅列幾種名貴端硯常見的石眼供參考:
鸲鹆眼,類似八哥鳥眼,呈翠綠色,夾雜黃、碧之色;
鹦哥眼,翠綠色為上等品,中間有黃黑相間的瞳孔狀暈染;
雞翁眼,如同公雞眼般大小,眼暈黃綠相間,中間有黑點;
此外還有的像麻雀的眼睛,似大象的眼睛,如象牙般乳白色的石眼尤為名貴。
梅花坑端硯
三看石品花紋,獨一無二端硯之上的石品紋理特殊,堪稱獨一無二,這在其他類型的硯石上是不會出現的,如果你見到一方硯台上面沒有天然紋理,那大概不會是端硯。
名貴端硯上的石品花紋,常見有暈塊狀的諸如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青花、火捺等。魚腦凍的色澤白中有黃略帶青色,也有白中帶灰的,使用時發墨好,出墨快,是難得的珍品;蕉葉白形如蕉葉伸展,嬌嫩的白色中略帶青黃,如凝脂般細潤;端硯石中色青微帶蒼灰色便是天青;遇水顯露出藍色的微小斑點則是青花的顯著特色;至于火捺,顧名思義類似火烙下的痕迹,或者被熨鬥燙焦的紫紅色帶黑紋理。
苦盡甘來紋蕉葉白端硯
此外還有線紋狀的,諸如金線、銀線、冰紋、彩帶紋、玉帶狀;有斑點狀的,諸如翡翠、古斑、雀斑狀、金星點、銀星點;有石瑕疵類的,諸如蟲蛀、黃龍、黃膘、朱砂釘、五彩釘、鳳涎、石線等。
具體的花紋樣式特點就不一一贅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興趣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找專業的書籍學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