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知乎,看到一個問題:生活中有哪些錯覺?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人生三大錯覺分别是,手機震動、有人敲門、他喜歡我。
看到這個回答,會心一笑的同時又覺得頗有同感。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錯覺,有些錯覺可能如同覺得手機震動一般無傷大雅,而有些錯覺,正在對我們的生活産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越早知道越好。
1 我很努力
之前和朋友一起聚餐,她說起自己的工作,滿是怨怼。
公司的一個升職機會落到了同事身上,沒有落到她身上,她覺得領導眼瞎了。
她說:“明明我比較努力,我每天加班到11點,周末在家也在工作,之前趕項目,連續一周晚上隻睡三四個小時。”
她很是不解,為什麼她已經這麼努力,而這個機會卻落到了那個從來不加班,還總是遲到早退的人身上。
卻忽略了,那些努力過後,她的項目最終沒有被選中,而業績也落人家一大截。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非常努力。
如考試前一周,熬夜看書到天亮;
為了一個新項目,連續幾天隻睡幾個小時;
為某個考試,複習到流鼻血;
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足夠多,足夠努力。
殊不知所謂的努力,很多時候隻是瞎努力,是沒有看清前方的亂撞,本質上除了感動自己,毫無作用。
于宙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中說道: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緻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隻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任何一種沒有價值的努力都隻是無用功,如果每天加班到天明卻還是無法交出讓人滿意的方案,我們要做的不應該是安慰自己已經很努力,而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走錯了方向。
更何況,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隻是假裝自己很努力。
有些人早上8點到圖書館,晚上9點回家,看上去好像在圖書館學習了一整天,其實一整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玩手機;
有些人周末從不出門,說要在家學習,結果就是攤開書玩了3小時的手機,時不時瞄一下書,然後再給自己我已經學習了3個小時的錯覺。
這種看上去很努力的錯覺會讓我們對自己的狀态産生錯誤的認識,從而影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種選擇和行動。
所以,别把無意義的消耗當作努力,真正的努力一定是有價值的,那些你随随便便吃過的苦和随随便便的付出,都隻是無意義的浪費時間。
隻有認清自己行為背後的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讓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能獲得相應的收獲,活得更加坦然和體面。
2 我很重要曾經碰見過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次公司聚餐,我不小心打翻了一碗湯,湯灑了一地,也濺了我一身,淺色的鞋子上衣服上都有很多油點。
作為一個很在乎自己形象的人,我當時覺得很不好意思,幫助服務人員一起收拾好垃圾,回家的路上,我還一直在想着這件事的細節,想着當時羞愧的瞬間。
當時甚至覺得這件事成了我的一個污點,大家以後都會記得我狼狽的樣子。
可沒過多久,和同事聊天,卻發現連我最親近的同事,都已經将這件事忘記得一幹二淨。
那時才突然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那就是将自己看得過于重要,以為身邊的一切人都會注意到自己,但其實大多數時候,每個人在乎的,都隻有和自己相關的事情。
我們在别人的眼裡,其實沒那麼重要。
馬克·鮑爾萊曾說過:“一個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于别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想太多,總是擔心這擔心那,在衆人面前出了一次醜後,會花上很多倍的時間不停地回顧當時的細節,擔心自己的形象就此崩塌;
上班半天忘帶手機,會急得跟什麼似的,擔心這個人找不到自己會怎麼辦,那個找不到我又要怎麼辦,然後中午拿回手機才發現,這個世界仍然有條不紊的運行着;
雖然不願承認,但事實卻是:
除了那些真正在乎我們的人,在大部分的人眼裡,我們除了是他們生活裡的談資,其餘什麼都不是。
電影《楚門的世界》裡,楚門從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裡,他的生活會被做成電視節目播放給無數的觀衆觀看,作為曾經創造過收視紀錄的真人秀,每天有數以萬計的觀衆在關注着楚門的生活,他們和他一起笑,一起哭。
乍一看,楚門似乎對這些觀衆很重要對不對?
可當楚門費盡心機逃離這個并不真實的世界後,電視機前觀衆的第一反應是:看看有沒有别的好看的節目,快點換台。
隻有那個曾經是楚門愛人的女孩選擇第一時間來找他。
所以,沒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更沒必要因為别人的看法而折磨自己。
這個世界上,對每個人而言真正重要的都隻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别人的看法而疏忽了照看自己的地,實在是得不償失。
3 拒絕别人會讓我失去好的人際關系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覺,覺得拒絕幫助别人就會得罪别人,失去好的人際關系。
其實不然。
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幫助别人從來不是一種責任。
真正值得交往的人,知道感謝和珍惜别人的每一次付出,不會因為被拒絕而心生怨怼。
反之,如果一個人連這一點都拎不清,因為一次拒絕便疏遠對方甚至惡語相向,那這個人絕對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失去了也無妨。
之前看《月亮與六便士》,有一個印象很深刻的情節。
文中男主人公的朋友施特略夫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善良到從來不會拒絕别人。
他幫助男主人公,在他窘迫時請他吃飯,在他生病将他接到家裡照顧他,每一次男主人公開口請他幫忙,他總是義不容辭,甚至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完成的義務。
可施特略夫的善良并沒有換來同等的回報,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對他從來沒有好臉色,也從不感激他的幫助,生病後搬進他家,甚至還和施特略夫的太太産生了感情,奪走了他深愛的太太。
後來他一個人落寞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從此破碎。
我們總說要與人為善,這話不錯,可若是一味與人為善,而不懂得拒絕,則隻會被人當軟柿子捏。
人際關系就像一個天平,如果一方一味付出,另一方一味接受,最終的結果隻會是天平失衡。
拒絕并不會讓我們失去好的人際關系,相反,還會幫我們篩選掉那些自私自利隻知索求的朋友,得到良性的人際關系。
所以,請大膽拒絕,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老好人,因為别人的請求,浪費掉自己的人生。
懂得拒絕,才是真正的體面。
今 / 日 / 互 / 撩
你曾有過上述錯覺嗎?
圖片大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