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彙報
德納芙在《瑟堡的雨傘》中,對憂郁的日内維耶一角時而耽于幻想、時而嚴肅認真的演繹,将她推向了一線女星的行列。
《白日美人》讓德納芙展現了她作為演員的另一面。
生活在德納芙身上刻下重要的痕迹,但鏡頭留住了她永遠的純真。
《最後一班地鐵》中冷靜溫柔又獨立能幹的女性角色,為凱瑟琳赢得了第一座法國恺撒電影獎杯。
日前傳出法國女演員凱瑟琳·德納芙在拍攝艾瑪紐爾·貝克特的新戲時出現中風送醫院的消息。盡管經理人聲明稱她是輕微中風,活動能力未受影響,隻是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但這個消息還是透着時間的殘忍,青春的難留:它提醒我們,不知不覺間這位傳奇美人已76歲高齡了。
13歲入行,縱橫影壇半個多世紀,凱瑟琳·德納芙曾主演包括《瑟堡的雨傘》《白日美人》《巴黎最後一班地鐵》《八美圖》等法國影壇耳熟能詳之作,11次入圍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恺撒獎,兩度獲封影後殊榮,在柏林電影節及戛納電影節都獲頒終身成就獎。
她被譽為法蘭西電影之光,新浪潮旗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她:“我能用什麼來比喻凱瑟琳呢?如果一定要用一件物品來形容她的話,一朵花或一束花都不恰當……我把她比作一隻花瓶,一隻可以把所有的花插入其中的花瓶。”60多年來,盛産“女神”的法國影壇,不斷有新的法蘭西玫瑰出現,伊莎貝爾·于佩爾、伊莎貝爾·阿佳妮、蘇菲·瑪索、奧黛麗·塔圖、瑪利亞·歌蒂昂……但凱瑟琳·德納芙隻有一個。毫不誇張地說,她是法國新浪潮以來,唯一一位親曆整個歐洲電影史且尚在人世的女演員。
成就她的是雅克·德米,還是生活加在她身上的苦痛?
1943年10月22日,凱瑟琳·德納芙生在巴黎一個演藝世家。最初,她叫凱瑟琳·法比安娜·朵列。與活潑外向、喜歡電影戲劇的姐姐不同,凱瑟琳打小個性安靜,在遇見導演雅克·德米(新浪潮教母瓦爾達的丈夫)之前,對電影這件事毫無憧憬。在一個酒會上,凱瑟琳第一次見到了雅克。他告訴從未上過電影學校,也并未接受過任何專業課程的凱瑟琳,希望可以與她合作。他想在準備中的新片中嘗試一種非常大膽的方式:将念白全用音符唱出來。這讓凱瑟琳覺得既新奇又興奮,她被告知必須在拍攝前将每段樂曲熟記于心,再在鏡頭前分秒不差地重現出來。每當錄音室裡的音樂響起,她都會被其深深打動,還沒開拍,她已愛上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 《瑟堡的雨傘》(又名《秋水伊人》)。
就這樣,20歲的德納芙走進了《瑟堡的雨傘》,飾演那個不顧家裡反對和加油站男孩熱戀的17歲少女日内維耶。他們的愛純真、熾熱。她拉着蓋伊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說:“我愛你”,不顧一切地想跟他遠走高飛。可戰争無情地拆散了他們。男孩去了前線,偶爾的來信和照片,怎能慰藉日内維耶日夜思念的心?在窘迫的生活中,她漸漸失去了等待的勇氣,最終嫁給了鑽石商人羅蘭。多年後,當日内維耶和蓋伊再次在大雪中相見,早已物是人非。盡管兩個人從未忘記這段感情,但曾經純真的夢想再也找不回來了。
《瑟堡的雨傘》片場每天都在發生奇怪的事情。比如,半夜在大街上唱歌;沒錢買器材就搞些小發明來移動攝影機;在現場放計時器,以确保每句歌詞的準确性。所有這些富有創造力的東西,打開了潘多拉寶盒,使凱瑟琳·德納芙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拍電影就是和一些不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場非同尋常的夢。由此,她堅定了一個想法:如果想要和世界有更深層次的交流,最好是拍一部電影。
而這一年,生活也在德納芙身上刻下重要的痕迹。她17歲時愛上了大她16歲的法國導演羅傑·瓦蒂姆。這一年,她為他生下一個兒子,随即成了一個單身母親。雅克·德米被迫停下整個劇組等了她好幾個月才把《瑟堡的雨傘》拍完。生活加在德納芙身上的苦痛,轉變成了角色細膩的内心世界。在《瑟堡的雨傘》裡,凱瑟琳的表演呈現出質的突破。人們在她飾演的日内維耶眼中,看得到有些純真的東西,一點點破碎、消失……
這是影片留在影史最美的鏡頭之一,在一個俯拍鏡頭下,打着五顔六色雨傘的路人,按對角線相向而行擦肩而過,來回穿插走動,仿佛樂譜上跳動的音符。影片的結尾,日内維耶開車帶着女兒離開,男主角的老婆孩子也回來他的身邊。德納芙的面孔閃過一種無以名狀的冷漠,這樣的表演在之前的音樂片中幾乎從未見過。那年的戛納,導演雅克·德米為左岸派捧回了唯一的一座金棕榈,而凱瑟琳·德納芙的名字開始被人銘記。彼時的她應該不會想到,自己正出發前往去和整整一個時代擁抱:包括波蘭斯基、布努埃爾、梅爾維爾、奧利維拉等歐洲所有大牌導演正在前方等她。
不斷擴大的電影版圖,幫她用藝術來對抗時間
如果說雅克·德米為德納芙指引了一條通往電影的大門,那麼布努埃爾則把全世界的大門都為她推開。1967年對凱瑟琳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她出演了《白日美人》,還因此結識了時尚界的傳奇人物伊夫·聖·羅蘭。在布努埃爾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凱瑟琳已是他心中的女主角。她具有他所需要的一切品質:年輕貌美,孤傲冰冷,符合富裕階層人妻的氣質。影片公映時備受好評,随着時間的推移,“賽弗琳娜”這個角色也成為了一個符号、一種象征。
在特呂弗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當初凱瑟琳與布努埃爾的合作并不順利。布努埃爾不愛說話,對表演不作任何要求,不讓演員看拍好的片段,這都讓年輕的凱瑟琳不知所措——她原本就不是個主動的人。這些使兩人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對角色的理解一直存在偏差。布努埃爾和制片人看過樣片後很失望,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樣子。然而,他用了三四天剪輯,結果卻出奇地好,那些他之前認為不太适宜的表演都變得恰到好處。沒人能解釋到底是為什麼,這件事成了電影圈的神秘謎團之一。
毫無疑問,特呂弗和凱瑟琳·德納芙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給她帶來了第一個大獎的肯定,而她則是他當仁不讓的缪斯女神。德納芙與特呂弗的首次合作是1969年的《騙婚記》,彼時的特呂弗已過了他的巅峰時期。影片帶有濃重的希區柯克式懸念套路,但實質探讨的是難以捉摸的愛情問題。現在看來,電影并無特别之處,唯一可圈可點的,似乎隻有德納芙的表演。
而《最後一班地鐵》中的那個角色,則是特呂弗專為德納芙量身定制的。凱瑟琳·德納芙在其中飾演的是一個性格複雜的女性。“在那個時代,女演員很難遇到這樣的角色,不止是情人或妻子,戰時劇團的經營者身份讓她性格中有種堅毅的東西。因為心中隐藏了許多事情,所以她的行為有時會看起來很古怪,是一種僵硬和激烈沖突下的融合”,凱瑟琳·德納芙曾這麼描述這個角色。特呂弗希望她能通過這個角色,表現得不同于以往,不隻是漂亮的金發女郎。
那段時間,真是甜蜜的時光。他們長時間在一起聊天,談電影、演員和劇本。特呂弗不愛出席人多的場合,而凱瑟琳則會去。回來,特呂弗就讓她給他講所見所聞。他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直到特呂弗去世,這兩人之間都保持着堅不可摧的友誼。德納芙曾不止一次表示過對特呂弗才華的欣賞,而特呂弗則不吝用極緻的話語描述他的缪斯女神。“凱瑟琳·德納芙的确很美,以至于由她擔任女一号的電影即使沒有故事情節也會大受歡迎”,令特呂弗堅信不疑的是,觀衆隻要看着凱瑟琳,就會感到幸福,“她的臉讓人相信,即使電影沒有情節,她就是劇情本身”。
1972年,德納芙與法國老牌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合作《大黎明》。影片是吳宇森《縱橫四海》的原型,更是梅爾維爾的遺作。她送了這位親曆了二戰的法國老導演最後一程。接下來的1980年代,德納芙似乎沉寂了下來,新浪潮退去,法國電影陷入了衰退。1995年,就連将她帶到世人面前的雅克·德米也已離世,在其妻瓦爾達的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中,德納芙出現在鏡頭中。她對德米的感激在采訪中流露不盡,影片最後定格在墓碑上的生卒年月。2000年,在深受新浪潮影響的北歐導演拉斯·馮·提爾的 《黑暗中的舞者》中,人到中年的德納芙飾演了一位好心的鄰居。曾經的女神,化身美國小鎮的家庭主婦,歲月奪去了她青春的容顔,卻無法奪去她的美麗,那是一種非同一般的美,是時間淬煉以後留下的印記。德納芙的電影版圖在去年又擴大了。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片 《真相》中,她與另一位法國傳奇實力派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飾演一對關系複雜、又愛又恨的母女。這些導演都在凱瑟琳·德納芙的演藝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和她一同用鏡頭雕刻藝術,用藝術來對抗時間。
這就是愛嗎?原來它是這麼令人痛苦
“你的臉是風景。眼睛是綠色的小湖……溫柔時吐出珍珠,說謊時吐出蛤蟆。我閉上眼睛,但還是看到你。”在《騙婚記》中,凱瑟琳·德納芙飾演的瑪西翁騙走了路易的全部錢财,他原諒了她,還為她賣了工廠、殺了人。在逃亡的路上,她下毒害他,他依舊對她一往情深。多少人在電影中,對這位女神一見傾心,而在現實世界裡,凱瑟琳卻至今孑然一身。
17歲時和33歲的羅傑·瓦蒂姆的愛情影響了她的一生,也使她成了一個單親母親。然而與之而來的,凱瑟琳·德納芙也迎來了事業的巅峰。1965年,她又與英國攝影師大衛·貝利開始了婚姻生活,可五年後的黯然分手,就此斬斷了她對婚姻的所有向往。不過,愛情始終令人無法抗拒。1971年,凱瑟琳在片場認識了意大利首席男星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熱烈的愛讓她又一次變得盲目,她不顧他已婚的身份,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即使分手後,他們一直保持着好友的關系,直到馬塞洛1996年去世的那天,她和女兒一直守在病床前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凱瑟琳·德納芙曾征服過許多才華橫溢的男人,包括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特呂弗、伯特·雷諾茲,但她卻始終無法征服愛情。在《騙婚記》的結尾,冷酷如瑪西翁,也被熊熊燃燒的愛溫暖了心:“這就是愛嗎?原來它是這麼令人痛苦。”是的,它是痛苦,也是喜悅。
凱瑟琳·德納芙晚年長住在巴黎,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裡亞諾住得很近。一年中,她半年用來工作,半年用來享受生活。2005年,她出版了《凱瑟琳·德納芙的秘密日記》,記錄了她在片場的所見所想。她并不打算寫自傳,隻希望通過這本日記留下對電影的隻言片語。多年來,她對電影一直保有熱情。對她來說,看一部電影,或者親身去演繹一個故事,永遠都是一種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