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将海底熱泉想像成海洋深處的噴泉,它噴出來的熱水就像煙囪一樣。它們一般是分布在地殼裂開或者薄弱的地方,比如海底的火山附近和海底的斷裂帶附近經常就會有海底熱泉的出現。
科學家發現在大西洋的中脊裂谷區域,那裡的熱泉水的溫度可以高達400℃,随着深度的不同,海底熱泉的溫度也會産生差别,它們的溫度一般是在60℃到464℃之間。然而,令人非常驚奇的是,這些熱泉的附近往往有非常豐富的生命形态存在。甚至還有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生物,那麼問題就來了,在地表上100℃就達到了水的沸點,為什麼這些生物竟然沒有直接被熱泉燙熟呢?
壓強與沸點
我們知道在标準大氣壓的情況下,水在100℃會達到沸點。那麼在高原地區,大氣壓越小,沸點會發生改變嗎?因為高原地區的大氣壓達不到一個标準大氣壓,所以水不到100℃就會開始沸騰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高原上吃的米都是夾生的原因。
那麼在海底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知道,在海洋中,随着深度越來越大,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的,水的壓強不斷增加,而沸點與壓強成正比的關系,所以在海底的沸點就會比我們在地表上高出非常多。
對于深海這種暗無天日的地方,生物想要通過陽光來獲取能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熱泉旁邊往往又會聚集很多海底的生物,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熱泉噴出的水中含有的元素是非常豐富的,包含了銅和鐵的硫化物,有助于為生命提供養分。
白色盲蝦
科學家在加勒比海的開曼群島發現了一種生活在海底火山口的蝦,長度4-6cm,在這5000多米深的海底,黑暗已經習以為常,所以眼睛對這些白色的蝦來說已經失去的意義,所以它們的眼睛開始退化了,它們也因此被成為“盲蝦”。然而,和大多數深海動物一樣,它們也進化出了自己的發光機制,背部是會發光的。
這些白色盲蝦生活的溫泉口的溫度是可以達到450攝氏度的,而且生存密度很大,平均每平方米可能就有2000隻盲蝦。那麼,在溫度如此高的條件下,為什麼它們沒有直接被煮熟呢?
首先,盲蝦背上的發光點似乎就是它們用來檢測海水溫度的溫度計,海水溫度越高,它們身上的點就會越亮。對于盲蝦來說它們可以盡量避免熱泉最高溫的位置。
煮熟
為什麼在450℃周圍的蝦并不會煮熟呢?首先我們要看看什麼算煮熟。我們知道蛋白質一共是由四級結構的,第一級結構就是多肽鍊,第二級結構則是多肽鍊部分氨基酸殘基周期性的空間排列,第三級結構則是在第二層結構基礎上更緊密的三維形式,而最後一級結構則是多條多肽鍊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而蛋白質分子則是由氫鍵控制的。
當我們發現一個東西被煮熟了之後,它的本質其實就是内部的蛋白質發生了變性,其原本有序的空間結構被破壞了。而氫鍵則是蛋白質分子被破壞的關鍵。
氫鍵在高溫的條件下是很容易被破壞的,但是随着壓力的增高,它們被破壞的溫度也會随之增高。這正是為什麼海底的蝦沒有被煮熟,而在地面上就會被沸水煮熟的原因。
那麼這種大蝦能不能吃呢?
吃貨們最好還是不要打這些海底盲蝦的主意了,生活在火山口有大量的銅、鐵和硫元素,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吃進醫院了。
然而,這種深海的蝦光是捕撈都很花力氣了,想吃都吃不到。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組有趣的科學動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