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裡面有一個經典的方子,叫做五苓散。是一個祛濕劑,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換成現代醫學語言,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腫、急性腸炎、尿潴留、腦積水等屬水濕内停者。目前,五苓散也有相應的中成藥,例如五苓片、五苓膠囊。那麼,五苓散的“五”究竟是啥意思呢?
傷寒論-張仲景
有些人說,五苓散的“五”,代表組分裡面有5種“苓”。但實際上,五苓散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和炒白術組成,裡面隻有豬苓和茯苓二種,不夠五種。
也有些人說,五苓散的“五”,代表這個組方裡面有5味中藥。的确,五苓散是有5味中藥組成,中藥複方命名有時也會用到藥味數,例如三黃片、四磨湯。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說法呢?
茯苓
其實,網上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說,五苓散中的“五”,代表五味子,而現行的五苓散組方中,并沒有五味子。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第一,五苓散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裡面的經典方,其中的“苓”代表了茯苓和豬苓。那麼,加入“五”代表五味子的話,那《傷寒雜病論》裡面還有其他五味子與茯苓、豬苓聯用的方子嗎?有的。比如,苓桂五味甘草湯(由茯苓、桂枝、五味子和甘草組成,用于咳逆上氣小便不利),還有苓甘五味姜辛湯(由茯苓、甘草、細辛、幹姜和五味子組成,用于胸滿咳喘),還有苓甘五味姜辛夏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所以,五味子與茯苓配伍治療水飲咳喘,是可以的,比如苓桂五味甘草湯、苓甘五味姜辛湯等。而且這些配伍了五味子的方子,名字裡都有“五”。
苓甘五味姜辛湯
第二,在這些方子裡,五味子配伍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一定要配伍五味子呢?一般認為,在這些方子裡,五味子主要是發揮斂肺止咳、益氣生津的作用。這個作用,對于治療煩渴、小便不利和水逆的五苓散來說,到底是否需要呢?一方面,斂肺止咳的作用,基本不需要;另一方面,生津安神的作用,其實是需要的。所以,五苓散中配伍五味子的原因,雖然不是斂肺止咳,但是可以增加生津安神,治療煩渴的作用。
五味子
第三,除此之外,我們有沒有其他更強有力的證據呢?有的。之前我們說過,在一本叫做《輔行訣五髒用藥法要》的書裡面,記錄了湯液經法的五行配伍方法。從這個配伍方式來看,五苓散中可能真的應該有五味子。原因很簡單,本方着眼點在于瀉腎同時調肝,茯苓豬苓甘瀉,白術苦補,澤瀉鹹潤,配伍瀉腎。而為了實現調肝,隻有辛溫的肉桂是不夠的,還得有酸斂的中藥,而五味子恰恰是酸斂潤燥的中藥。所以,五味子不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輔行訣
綜上,我們認為,五苓散中很可能有五味子,如此一來,五苓散中的“五”,就是五味子喽。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号簽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