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在出門後擔心沒鎖門嗎?
擔憂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情緒,範圍從擔心沒鎖門到擔心世界末日都有可能。雖然擔憂并不稀有,但是該如何面對擔憂、面對焦慮情緒卻仍困擾着很多人。我們先從了解擔憂開始講起!

為什麼會感到擔憂?
擔憂情緒會造成我們的神經緊張,體現在感覺上就會有背痛、頭痛、失眠等問題。但擔憂本身并不是一無是處,它警醒我們可能發生的壞事,讓我們準備預案避免壞事發生。
除了擔憂能讓我們有心理準備外,焦慮也能幫助我們解決負面情緒。心理學家Ellen Hendriksen認為,我們會将一個負面情緒轉化成另一個比較好處理的負面情緒。像是被批評時感到憤怒而不是受傷,或是在聽到負面消息時感到罪惡而不是難過都是常見的例子。
由于焦慮相較悲傷、羞愧、絕望更容易處理,因此我們常會将這些負面情緒轉化成焦慮來處理。
比較特别的是,心理學家Llera SJ,Newman MG.在研究“擔憂在廣泛性焦慮症中扮演的角色”時,發現擔憂能夠當作緩沖,幫助對負面情緒波動敏感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減緩面對壞事發生時的負面情緒波動。
停不下來的擔憂?

擔憂雖然有好處,長時間反複的擔憂卻會造成精神跟身體上的問題,也無法讓我們好好冷靜下來思考如何處理問題。然而,為什麼我們會反複的擔憂呢?
心理學家Seth J. Gillihan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所擔憂的壞事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因此大腦就自動将“擔憂”跟“不會有壞事發生”連接在一起。因此當我們面對無法或難以控制的未知,像是會不會突然生病,會不會不小心把工作搞砸時,為了避免壞事發生,我們選擇反複的擔憂。
而“如果我擔憂了,壞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擔憂比較安全”、“如果我擔憂就代表我在乎這件事”、“擔憂能激勵我”、“擔憂會幫助我解決問題”,也是五大讓我們無法停止反複擔憂的迷思。
不想被憂慮打亂生活步調嗎?
心理學家Ellen Hendriksen對于處理常見的焦慮有三點建議:
01.
安排時間來好好擔心吧
把擔心想像成一件衣服,你可以把它攤平放,也可以把他折的小小的。與其讓憂慮占據了你的一天,不如設定一個小時段,像是通勤的時候、或者是晚飯前的空檔來好好來擔心。
首先是處理那些能夠處理的事情,像是如果擔心沒帶鑰匙出門,那就立刻檢查袋子,不讓憂慮蔓延!那如果是當下無法立刻處理的事呢?像是擔心世界末日的到來。那就把這些留到設定的擔憂時間好好擔心吧!通常來說,你會發現他們在你的擔憂時間到前就會自己消失了!
如果焦慮在非預定的時間冒出來揮之不去的話,就給它幾分鐘吧!畢竟整件事的重點是不要讓焦慮占據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壓抑或拒絕這個情緒。
02.
嘗試假裝自信跟果斷來處理問題
有些時候即使已經檢查過郵件、信息沒有錯字,但還是遲遲無法按出寄送,仍然不安心的反複檢查。或者你時常擔心出錯,擔心不回複你的人發生了什麼壞事···這時候可以想想身旁比較自信的朋友會怎麼做,然後假裝自己是他們!
一開始嘗試或許會感到奇怪,但久而久之便能夠在想法跟行為上增加彈性,減少焦慮。漸漸地就能夠明白并不是小心翼翼的焦慮讓你安全,你一直都是安全的。
03.
想像最壞的情況
閉上眼睛想像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越詳細越好。如果你想像的畫面讓你難過得想哭,甚至哭出來的話,那你便找到了。接着設定五分鐘的時間,好好的想着那個畫面。每天都重複這個行為,有一天,你便會發現你已經慢慢習慣了。而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你阻止了這個最糟的情形發生,抑或你的大腦已經對這個重複且不會發生的事情無感了。
心理學家将這個療法稱作想像曝露法。在執行這個療法時,通常建議最好有受過訓練的專業心理治療師陪同。可别誤會了,這個療法并不危險,隻是需要有人陪同來解決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并督促你完成每日的療程。
最後,擔憂讓人感受到壞來避免更糟的情緒或情況。即使如此,并不是感覺到我們就是安全的,還是得好好花時間處理自己的焦慮,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快樂。
來源: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