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磊(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第六中學)
摘要:數學文化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課程的重要内容.高考試題如何體現數學文化呢?以10道有關數學文化的高考試題為例,從古今中外四個方面談了高考試題的數學文化背景.
關鍵詞:數學高考;數學文化;文化背景
1952年頒布的《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就指出,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應當使學生注意:數學在文化史上的巨大價值.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标準(實驗)》(以下簡稱《标準》)更是把“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作為高中數學課程的十項基本理念之一,強調數學文化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課程的重要内容,要求把數學文化滲透在每個模塊或專題中.
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高中數學教育強調的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追求高分成了教師的最大職責和學生的主要任務,對以知識為載體,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形成批判意識,培養理性精神等缺乏認識和實踐.曾有學者指出,我們長期以來不僅沒有認識到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甚至不了解數學是一種文化,這種狀況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
所幸,這種狀況近年來已經有所改變,不少傳播數學文化的高考試題應運而生,數學文化因這些高考試題而漸入高中數學課堂,這些試題也因傳播數學文化而成為經典試題.在衆多的經典試題中,湖北卷的數學文化題更顯超凡脫俗和出類拔萃,此類試題以數學文化為命題背景,着重對數學知識、能力、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立境深遠,構思精巧,内涵豐富。現列舉部分湖北高考數學文化題加以分析,重在揭示試題背後的數學文化,以期抛磚引玉.
二、以古代中國數學文化為背景
【賞析】例4~例6分别以《九章算術》、《數書九章》和《算數書》為背景,相應考查球的體積公式、圓台的體積公式和圓錐的體積公式等數學知識.《九章算術》大約成書于公元1世紀,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傳世數學著作,它的出現标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數書九章》成書于1247年9月,是對《九章算術》的繼承和發展,它概括了宋元時期中國傳統數學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峰.《算數書》成書于公元前186年以前,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國數學著作,它不僅系統地總結了秦和先秦的數學成就,為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奠定基礎,對後世的《九章算術》的産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開創了我國古代數學重應用的特色,标志着我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開始初步形成.三年三道試題,介紹三部數學名著,讓《九章算術》、《數書九章》和《算數書》等數學名著一時間家喻戶曉,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試題的意義和價值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試題的本身.
三、以現代中國數學文化為背景
例8(2009年湖北卷·理13)如圖5,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電視信号沿直線傳播,電視信号能夠傳送到達的地面區域,稱為這個衛星的覆蓋區域.為了轉播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發射了“中星九号”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它離地球表面的距離約為36000km.已知地球半徑約為6400km,則“中星九号”覆蓋區域内的任意兩點的球面距離的最大值約_____為km.(結果中保留反餘弦的符号).
四、以現代外國數學文化為背景
【賞析】例9和例10都是以角谷猜想為背景,分别考查分段數列和程序框圖等數學知識.
這個猜想大約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提出來的.在西方,它常被稱為西拉古斯(Syracuse)猜想,因為據說這個猜想首先是在美國的西拉古斯大學研究的;而在東方,這個猜想由将它帶到日本的美籍日本數學家角谷靜夫(Shizuo Kakutani)的名字命名,被稱做角谷猜想.
這是一個形式很簡單的問題.要理解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不會超過小學三年級的水平.所以,每個數學愛好者都可以來碰碰運氣,試試能不能證明它.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已經有“無數的”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嘗試過了,而且其中不乏數學天才和世界上一流的數學家,他們都沒有成功. 雖然角谷猜想尚未得到證明,但它對培養數學能力起着獨特的作用,在高考、競賽,甚至公務員考試中多次出現.
除了上面列舉的10道例題外,湖北卷中的數學文化題還有:2010年理科第15題:三種平均數的幾何表示;2011年理科第15題:斐波那契數列的幾何模型;2012年理科第13題:回文數;2012年理科第14題:黃金雙曲線;2013年文科第17題:格點多邊形的面積;2014年理科第13題:數字黑洞等.以上試題情境交融、知能并重,背景涉及古今中外,視角觸及天邊眼前,蘊含着濃郁的文化意韻,流淌着鮮活的數學思想,是精心打造的亮點之處和匠心獨運的創新之舉.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在試題營造的數學氛圍中,感受數學的思維方式,體驗數學的理性精神,用數學的觀點認識世界、觀察社會、思考問題.同時,體現出高考數學以問題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以方法為依托、以能力為主線,在平凡中進行科學探究,在樸實中傳播數學文化的命題意圖.這些試題的意義和價值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試題本身.
期盼通過高考試題,使數學文化在高中課堂開花結果,使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深深地銘刻于學生的頭腦之中,随時随地發生作用,使他們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梅磊.湖北高考試題背後的數學文化[J].數學通訊(學生版),2012(11-12):104-106.
[2] 梅磊.形數三進高考 魅力濤聲依舊[J].中學數學雜志,2013(11):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