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療法是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針具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以治療某些疾病的一種方法。它由我國傳統中醫九刺中的"絡刺"發展而來。臨床用于血管神經性頭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勞損、腦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癱、頸椎綜合征、坐骨神經痛、支氣管哮喘等多種疾病。
挑刺針法主要是以三棱針、圓利針、大号注射針頭,亦可用牙科用的器械改制成鋒利的三棱針樣長約10厘米的挑治針,還可用眼科"角膜鈎"改制成"鈎狀挑治針。"
挑刺法必須按照辨證施治的原則,明确病位,以作出臨床診斷,确定治則和治法,選取相應的穴位和部位。
1.以背俞、夾脊穴為主作定點挑治:背俞,是髒腑經氣輸注于背部的腧穴。《靈樞·背腧》提出背俞穴可主治五髒疾病,并提出了五髒背俞的穴名和穴位。同時還提出了背俞穴定穴時所出現的"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陽性反應現象。臨床可觀察背俞穴處的皮下組織有無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膚溫度的變異等反應現象,以此分析、判斷屬于某一經的疾病。也可以此尋求有關穴位鄰近的陽性反應點作為取穴依據。如臨床治療頭面、頰、頸、項部諸器官疾病,取頸1至7椎夾脊穴;治療胸腔内髒及上肢疾病,取頸3至胸7椎夾脊穴;治上腹部内髒疾患,取胸8至12椎夾脊穴;治療腰部和下腹部内髒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夾脊穴;治療肛門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夾脊穴等。
2.以痛為腧找痛點挑刺:在病變體表局部區域内,找最明顯的壓痛點進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緣等處找到痛點;腿痛多在腰骶關節表面找到痛點,即可在該痛點處挑治。
3.以脊髓神經節段分布選點挑刺,這是運用"脊髓神經節段性分布"的理論應用于挑刺療法中的一種方法。
4.選反應點挑治:選用某些疾病在體表有關部位出現的反應點,如壓敏點、疹點等。疹點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膚,似針帽大小,多為灰白色或暗紅色,棕褐或淺紅色,壓之不退色。選點時要注意與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鑒别。找點困難時,可用手摩擦相應部位皮膚後,再進行尋找。
以上四種選穴方法,可單獨應用,亦可綜合選定穴位或部位進行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