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
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小暑三候
我國古代将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一候溫風至——小暑後,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圍繞在人的周邊,躁動不安。
二候蟋蟀居宇——在火熱的七月,蟋蟀也嫌熱,不得不避到人類居住的庭院牆角,以期找到陰涼的一角避暑。
三候鷹始鸷——七月,鷹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開始遠離地面,翺翔于高空,在清涼的高空中避暑。所以,小暑後很容易看到鷹擊長空的壯觀景象。
小暑習俗
食 新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
舐 牛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 暑 羊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小暑養生
小暑,火居其位,易引發肺病,引動火邪。陰虛火旺、肝火旺的人尤其容易引動火氣。所以小暑要清虛火、補腎水、祛濕熱、聚肝腎之氣。這時喝三豆湯最好不過。
小暑已至,盛夏的帷幕已經拉開。隻要我們擁有一顆平靜的内心,到哪裡去,都勝似閑庭信步。
小暑過
一日熱三分
你準備好了嗎
來源 | 綜合中國天氣、大地時節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