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林慧珊,是花都區分類辦垃圾分類督導隊伍中的一員,從事垃圾分類宣傳督導工作已逾六年,她用細緻入微的态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用熱愛和堅守向人們诠釋着不一樣的“90後”後世界。
2015年3月,林慧珊正式成為垃圾分類督導員,在垃圾分類宣傳工作開展初期,跟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時,曾被不少居民無視、奚落。她穩定情緒,繼續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态,踏踏實實地投入到工作中,處處留心聽居民的聊天内容,關注居民到底想聽什麼,愛聽什麼,要聽什麼。她會經常把那些垃圾分類、垃圾減量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簡潔的方言,用唠家常的方式一點一滴、細緻入微地介紹給居民,潛移默化地讓居民接受。
“請問剛吃完的龍眼核和龍眼皮屬于什麼垃圾?”“這些都是快遞袋,扔哪個桶呢?”現在還有少數不懂分類的居民會主動提問,聽到這些問題,林慧珊的内心很欣喜,并及時為居民解答疑問。
“垃圾分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之前不少居民對于生活垃圾分類,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想做。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慢慢适應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總結垃圾分類宣傳經驗,改進宣傳方式,耐心解釋,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垃圾分類,從身邊做起’的思想意識。”林慧珊說道,“垃圾分類減量的工作任重道遠。雖然現在有的居民不能全做到準确分類,精準投放,但是大家都在努力一點點改變,說明我們的工作還是很有成效的。”
如今,垃圾分類工作要求越來越規範。花都區分類辦對社區的精準小區、機團單位、學校及相關公共機構(包括農村、市場)的生活垃圾分類進行多種形式的督導檢查工作。
2020年9月13日,林慧珊在前往某小區督導檢查的路上,騎着電動車不慎被突然變道的小車撞倒,電動車倒壓在她的左腿,磕出比較深的傷口,鮮血直流,她隻做了簡單處理,為了檢查中不出任何差錯,便又堅守崗位,踉踉跄跄地急忙投入分類督導檢查工作中去了。在結束工作待精神放松後,林慧珊感覺自己的腿又疼又麻不得勁,去醫院檢查,由于沒有及時處理導緻傷口感染,立馬被醫生安排動手術住院治療。在治療休養期間,林慧珊躺在病床上也不忘工作,利用手機與同事們進行交流,分析督導檢查是否到位,采取的工作方式是否有效,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工作中遇到問題,林慧珊會主動與領導溝通,和相關部門協調,并及時解決問題;對新入職的同事,林慧珊也會毫無保留地傳授工作經驗方法。林慧珊心懷對垃圾分類的熱愛,工作出色,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在2018年獲得花都區“優秀城市美容師”稱号,今年被提拔為區分類辦副隊長。
對于垃圾分類工作,林慧珊表示,應該常抓 “回頭看”,通過複盤及時梳理總結,嚴格對标對表,對問題較多的投放點,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要求相關物業、街道、居委加強自查自糾,堅持舉一反三,切實提高垃圾分類實效,“唯有保持對垃圾分類的熱愛,潛下心來深耕這個行業,才能從中提升和成長。”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曉宜 通訊員:花城管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通訊員:花城管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缪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