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說《小王子》裡寫道:“儀式感的存在,是它讓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身在禮儀之邦,在曆史的長河裡,有很多的儀式感。
比方說,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蔺相如,帶着和氏璧出使秦國。在出發之前,趙王戒齋五天,才把和氏璧拿出來,行過叩拜之禮,才把和氏璧放到蔺相如手裡。
到了秦國,秦王非常傲慢,随意拿着和氏璧觀看。蔺相如說:“大王如此傲慢,我要把和氏璧撞碎。”于是乎,秦王也戒齋五天,在朝堂上設立了“九賓”的禮儀,再一次請出和氏璧。
一塊和氏璧,讓秦王重新認識了趙國,讓蔺相如的人生大放光彩,讓趙國更有尊嚴。
誠然,儀式感不是把一件事越搞越複雜,而是體現了一個人對事情的态度,對一件物品的尊重。
真正會過日子的人,就會懂得,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儀式感就是福氣的根源,是創造幸福的過程。
02
婚姻:複雜一些,才更刻骨銘心。
有人說:“複雜的人生,需要簡單過。”
現實告訴我們,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太簡單了。比方說,婚姻。如果随便找一個人結婚,随便喝一杯酒,就算數了,那麼婚姻就變得很寒酸了。
從兩個人相遇,到牽手擁抱,到決定結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好幾個月,也許好幾年。也有一些人,耗費了十多年的時光。
當兩個人要走進婚姻的殿堂了,就要預定酒席,發出請柬,還安排好婚禮主持,準備好戒指、婚紗,請幾個伴郎伴娘來助興。結婚那天,有什麼流程,都要提前做好攻略。
在我的老家,結婚宴席需要連續吃喝三天。第一天是嫁女酒,由女方負責;第二天是結婚酒,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參與;第三天是回門酒,由丈夫帶着家人一起去女方拜謝嶽父母和長輩。
結婚,一輩子隻有一次,如果少了儀式感,多少會有一些遺憾。即便是很窮的人,也會在那一天,特别洋氣。
03
餐桌:豐富一些,才更有煙火氣。
看過這樣一段話:齊齊哈爾的燒烤,不知道有什麼魔力,原本乏味的雞脖子,也變成了美味佳肴,一根鱿魚絲也是香脆的;重慶的火鍋,猛辣型的,一入口就會讓你記住;成都的麻辣燙,讓你嘴巴都合不攏......
我有酒,你有故事,你帶着烤肉來,我炖好了豬蹄子,我們一起來一杯,唇齒留香。
當你認認真真去品味一日三餐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特别美好。即便是一碟毛豆,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煙火氣,最撫人心。如果一個家庭裡,大家都喜歡美食,就會有更多的話題。
你買菜、我洗菜、他切菜,把日子過成詩一樣美好,這才是家庭應該有的樣子。一道菜,需要好幾天才做出來,那麼我們就一直期盼着,等待也是一種儀式感。
04
禮物:特别一些,才更有溫度。
春秋時期,孔子家裡添了一位男孩。魯昭公派了使者,送來一條大鯉魚。
孔子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靈機一動,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後來,有一個叫陳亢的人,和伯魚交談了一陣子,然後說:“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看來,孔子的家人,真是知書達理,值得我們學習啊。這樣的答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裡,“禮數”的重要性。
現實社會上,很多家庭,隻懂得花錢買禮物,并不知道,一家人親自做的禮物,才更加貴重。孩子花了一天功夫,畫了一個醜醜的圖,然後父母把圖裝裱起來,挂在牆上,這一刻,一定特别美好。
逢年過節,生日、紀念日,禮物越特别,說明愛越有溫度。福氣也會随着漲上來。
05
錢财:規範一些,才能年年有餘。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實在的儀式感——好好賺錢,好好省錢。
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回家鄉的時候,告訴父老鄉親,要過節儉的生活。因此,當地流傳一首童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
皇後過生日,朱元璋安排了蘿蔔和青菜、豆腐湯,簡簡單單,一點都不客氣。但是把家庭的氣氛變得特别美好。
不管是天子,還是普通人,都要有花錢的計劃。按照計劃花錢,才不會超支,讓錢财留在口袋裡,久而久之,家庭就變得更加富有了。
有存款,是一個家庭的底氣。存款的過程,看似寒酸,其實是生活的儀式感,發揮到了極緻,把一分錢都掰開了,變成了生活的“花樣”。
06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平凡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但偶爾也需要一些詩情畫意進行點綴。儀式感,才是一個家庭的高配。”
細微之處見真情。一家人,把每一個日子,認認真真過好,年華才沒有虛度。
無論生活多累,我們都需要一點點浪漫的元素,雖然形式複雜了一點點,但是比直來直往更加柔情。
人生本是一個旅程,簡單而枯燥,如果有了儀式感,那就是向往的詩和遠方。
真的,不要隻顧風雨兼程,總要停下來,和家人一起,往生活裡加一點糖。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