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辭舊迎新的資料?辭舊迎新多為新年賀詞,其詞義多為告别舊的一年,那些不好的都将會過去,去迎接新的一年,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現在還可以理解為擺脫舊的事物,接納新的事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關于辭舊迎新的資料?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辭舊迎新的資料
辭舊迎新多為新年賀詞,其詞義多為告别舊的一年,那些不好的都将會過去,去迎接新的一年,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現在還可以理解為擺脫舊的事物,接納新的事物。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轼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關于除夕的由來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我們的祖先曾遭受這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它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怕三種東西,紅顔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挂上紅顔色的桃木闆,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夕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于是以後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甯.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别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各個地方還不一樣:在雲南農村有這樣的傳說:年30時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覺的也就是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不同的是說為什麼不能睡覺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說: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會倒。。倒了就讓睡覺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說大家一個也沒睡覺的話地梗就不會倒的!(雲南風俗)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産,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随着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産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裡,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