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功是什麼?
童子功是在兒童骨骼、肌肉、心智發育高峰時期,進行的一系列系統的器樂訓練。其中包括練習樂器的方式、培養長期習慣、樂感音感的鍛煉、音樂表現力塑造等等多元基礎訓練。最後形成渾然天成的演奏感覺,達到音美結合。這種綜合訓練方式是要在特定成長階段,經過長期培養出來的,成人是無法複制的。
練成“童子功”都有哪些優勢?
兒童學習樂器雜念較少,時間充足,容易培養行為習慣。同時還有家長和老師不停的敦促,這點看似是次要影響因素,但其實影響作用是巨大的。有句玩笑其實很有道理:“你之所以長大了學一樣東西很困難了,是因為家長打不過你了。”練成“童子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也都會帶來一些變化。生理方面:小孩骨骼與肌肉未發育完全,可塑性強,從小開始學琴對手指運動機能、獨立性、柔韌性以及控制能力等等都有好處。其次聽力(音感)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學習音樂自然不能缺少一對敏銳的耳朵。另外從持續演奏時間長短來講,沒有肌肉記憶,容易疲憊,可能連續彈奏個半小時已經非常辛苦了。但是大型演出的專業演奏者持續幾個小時都毫無壓力。心理方面:樂器演奏也是一門表演藝術,上台表演能否發揮出台下準備時的狀态,這取決于表演者的心理素質。在台上面對衆多觀衆時、在彈奏中突發狀況時,如何穩定的發揮和高水平的解決問題,不影響接下來的演奏,這對演奏者心理素質的要求十分高。很多從小就接受表演訓練以及得到很多演出機會的孩子根本不存在“怯場”這個問題。就像鋼琴演奏家朗朗在自己紀錄片中說的一樣:“每次上台都感覺像回家一樣”。從小經曆上台表演,構建強大的心理素質,鍛煉抗擊挫折的能力,這也是 “童子功”帶來的一個優勢。
真假童子功對比
其實很多孩子練了十來年琴,每天卻彈不到一小時,準确來說這不并算真正意義上的童子功。雖然這種情況也會對孩子學習樂器有一定積極影響,對比成人時期學琴有較大優勢,但是還是遠沒有達到童子功的境界。舉個例子,從3-4歲開始學琴,一直到考上大學,上學期間每天有5-6小時練習時間,周末、寒暑假更是保證每天練習時間8-9個小時,甚至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手都是處于微抖的情況,因為神經過于興奮。這個例子比較極端,基本上要求孩子和工作日上班一樣了,問題上班還能摸魚,練琴則更加專注。當然了,除非希望孩子走音樂這條路線的家庭,才能讓孩子從小花費如此大的精力,僅作為興趣愛好而言很少有家庭願意孩子占用過多時間。
結語
人類的神經元結構就像是一顆不斷長大的樹,越靠近主幹的地方使用越頻繁也就越熟練。小時候學習樂器的人相關的能力就是在靠近主幹的地方。不是說有童子功就一定厲害,而是與其他人相比,付出同樣的精力,得到的成果更多。就算天賦很高,後天學習也要花費同樣的時間精力,這個過程無法取巧。所以說童子功最可怕的一點還是學習時間長。從小開始積累下來的學習時間想要彌補這個差距太難。如果夢想是做演奏家、職業演奏者,甚至有更高的追求,擁有童子功對實現理想非常重要。優勢明顯,也要從小付出很大代價。但是并非不會“童子功”就不能學樂器了,絕大部分人目标僅是“學音樂”,從這個出發點來說童子功一點都不重要。better late than ever,學習樂器何時都不算晚,不用擔心“過了這村兒就沒這店兒。”年紀不重要,興趣和熱愛最重要。
,